河北北方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植根于1984年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的办学基础,经过四十余年发展已成为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形成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育人特色。该专业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通过"融入式"教育模式和"大思政"工作格局,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2023届毕业生中75人成为中学教师,6人考取研究生,3人进入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展现出显著的社会适应能力。
专业建设与培养体系
专业构建了"三阶段培养目标"体系:1-3学期侧重学风建设与英语能力提升,4-6学期强化素质拓展与就业竞争力,7-8学期聚焦职业规划与考研指导。这种阶梯式培养模式使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师范技能同步提升,2020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后,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形成本科-硕士贯通式培养通道。教师团队包含5名教授、7名副教授,其中包含全国优秀教师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影响力人物,近五年承担2项国家级课题、10项省级课题,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红色文化研究等特色方向。
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专业核心课程体现"三位一体"知识架构:
- 理论根基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选读
- 实践应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学教学论、教学技能实训
- 时代拓展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形势与政策通过"四课堂联动"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与社会实践、网络教学、课程思政深度融合。例如组织学生赴张家口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中心,实现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教学衔接。
实践创新与就业前景
专业构建"双导师制"培养体系,聘请20余名中学思政名师担任兼职教师,在张家口市建立12个稳定实习基地。通过师范生技能大赛、教学名师工作坊等活动,学生连续三年在省级教学竞赛中获奖。就业方向形成多元化格局:
- 基础教育领域:76.1%毕业生成为中学思政课教师
- 学术深造方向:6.5%考取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研究生
- 公共管理领域:3.3%进入党政机关从事理论宣传工作
- 社会服务领域:8.7%任职于文化传媒、教育培训机构
社会影响与创新成果
学校构建的"培根铸魂大思政格局"被《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其创新实践包括:
- 党建领航工程:建立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重大实践研究基地
- 品牌创建工程:开发"红色察哈尔"系列校本课程
- 协同育人机制:与地方政府共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站在教学方法上突破传统模式,运用"问题链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使课程到课率稳定在98%以上,学生评教优秀率达93.6%。2024年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河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中心,标志着该专业已成为区域思政教育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