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金融科技专业作为其重点发展的新兴学科,近年来通过产教融合与学科交叉模式,积极探索人才培养路径。该专业依托金融学与计算机技术的双重学科基础,结合行业需求构建课程体系,并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深度合作。从师资力量到实践平台,从课程设计到就业导向,该专业展现出鲜明的应用型特色,旨在培养适应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复合型人才。
一、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培养模式
该专业通过与东方财富集团、江苏知链科技等企业合作,将行业实战场景引入教学。例如,在证券投资学课程中嵌入上市公司尽调、机构路演实训等模块,企业导师全程参与授课与考核。同时,依托东方财富妙想金融大模型平台,学生可接触超过5000家上市公司的实时数据,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行业研报生成与资产配置分析。这种“课程共建、资源共享”的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实训资源短缺与校企对接松散的痛点。
二、跨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设计
专业课程涵盖金融科技概论、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Python语言与数据分析等核心内容,强调“金融+科技”的双重能力培养。在技术实践层面,学生需掌握区块链应用开发、智能投顾系统部署等技能,通过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课程提升大数据处理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课程设置紧跟行业趋势,例如引入新消费金融模式与实践等前沿课题,确保教学内容与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迭代同步。
三、双师型师资与多元化教学资源
专业教师团队由南京理工大学学术专家、企业高管与自有教师共同组成,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70%。例如,学科带头人李莉教授拥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经验,同时参与金融科技专利开发;企业专业负责人如黄锦良(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则从行业视角指导学生职业规划。教学资源方面,学院建有金融科技实验室,配备量化分析系统与智能投顾工具,并与泰盈科技、银雁科技等企业联合开发跨境保理、供应链金融等实训案例。
四、聚焦就业竞争力的成果输出
作为江苏省全周期金融科技人才院校培养示范基地,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率与升学率方面表现突出。2024届毕业生中,超过50人进入中国农业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另有学生考取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研究生。专业排名方面,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第59位,成为该校仅次于智能车辆工程的第二大优势专业。这种成果得益于“四师协同”机制(辅导员、班导师、企业导师、任课教师联动)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全方位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