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贵州省重点高职院校,其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自设立以来便紧跟国家战略需求,依托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科优势,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该专业面向人工智能训练师、算法工程师等新兴职业领域,构建了覆盖数据服务、模型开发、系统集成的全链条课程体系,并通过校企合作、师资培训等方式强化学生实战能力,为贵州乃至全国的数字化发展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课程设置上,专业采用“基础+核心+拓展”的三层架构。专业基础课程包含人工智能应用导论、Python应用开发、Linux操作系统等,重点夯实学生的编程与系统操作能力;专业核心课程聚焦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如计算机视觉应用开发、深度学习应用开发、自然语言处理应用开发等模块,通过案例教学强化算法模型搭建与调试能力;同时设置智能语音处理、人工智能系统部署与运维等课程,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场景问题的能力。所有课程均对标人工智能训练师、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同步。
实践教学体系是该专业的突出亮点。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平台,学生可在校内完成数据标注、模型训练、智能系统开发等全流程项目实操,例如使用智能机械臂、机器视觉实训平台模拟工业分拣场景。学校还引入DeepSeek人工智能平台,依托本地化部署的云服务器资源,学生可直接调用自然语言处理、数据分析等模块进行项目开发,实现教学与产业应用的“零时差”对接。近三年数据显示,学生年均参与企业合作项目超30项,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保持在97%以上。
师资力量与科研创新为专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学院通过高级师资培训项目,与武汉需要智能等技术企业合作,提升教师对人工智能硬件操作、算法开发的实战指导能力。教师团队深度参与人工智能博弈对抗、XR应用程序设计等前沿领域研究,相关成果已转化为教学案例库,形成“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此外,专业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学生可考取人工智能训练师、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历+技能”双认证。
从就业前景看,毕业生可胜任人工智能数据服务、智能软件开发、系统运维等多类岗位。根据培养方案,学生毕业后3-5年可向人工智能系统架构师、机器学习工程师等中高级职位发展。专业与华为、腾讯云等企业建立实习基地,部分优秀学生通过参与智能语音交互、工业视觉检测等项目,在实习阶段即获得企业录用资格,展现出较强的职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