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辽宁省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和部校共建重点支撑专业,沈阳城市学院新闻学专业以培养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形成了独特的育人模式。该专业紧扣国家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需求,构建起涵盖传统新闻采编、新媒体运营、舆情分析等领域的立体化培养体系,近五年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一、以职业情境化培养模式为核心的育人体系
专业采用沉浸式体验+嵌入式培养+小组合作学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 融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配备TRS数据分析平台、微视频创作实验室等设施,支持学生开展新闻采编全流程实训
- 与人民网、辽宁日报集团等20余家媒体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实施真实项目驱动教学
- 独创"纽斯星球数据新闻工作室",通过运营"辽宁共青团"等政务新媒体账号,实现课堂与职场的无缝衔接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岗位能力形成,学生在校期间即参与舆情日报编制、短视频品牌打造等实战项目,近三年累计产出300余篇爆款新媒体内容。
二、交叉型课程体系构建核心能力
专业课程设置体现"技术+内容+管理"的融合特征:
- 基础理论模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传播学原理等课程筑牢价值根基
- 数字技术模块:新媒体产品设计、大数据分析应用等课程培养互联网思维
- 实践创新模块:舆情监测与研判、好莱坞传播策略等课程对接行业前沿
特别设置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合作的硕士预科课程,构建起本硕贯通的国际化培养通道。课程考核中实践作品占比达60%,如《新闻评论》课程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完成10篇时事评论文章。
三、双师型师资团队保障教学质量
学科带头人文然教授作为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指委委员,主导设计辽宁卫视《第一时间》等知名栏目。师资结构呈现三大特色:
- 业界专家占比40%:包括辽台主任记者杨帆、沈阳广电制片人任威等媒体骨干
- 科研转化能力强:主持"清代新闻传播史料整理"等国家级项目,出版《电视艺术走向》等专著
- 创新教学方式:设立"松鼠读书会"学术社群,建立"每天进步一点点"微信知识分享平台
教师团队近年获辽宁省教学成果奖3项,开发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四、政产学研协同的就业支持网络
专业构建起覆盖舆情管理、政务新媒体运营等领域的就业矩阵:
- 政府部门:为沈阳市委宣传部等机构输送舆情分析师
- 主流媒体:毕业生进入新华网、界面新闻等从事全媒体采编
- 互联网企业:在腾讯、新浪等平台担任新媒体运营专员
通过"部校共建"机制,专业与沈阳市记者协会联合举办行业赛事,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新闻奖项27项。就业跟踪数据显示,毕业生起薪水平高于省内同专业平均水平18%。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