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警察学院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公安人才培养基地,其治安管理专业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该校核心品牌。该专业起源于2001年设立的专科层次教育,2024年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后,治安管理作为首批重点建设专业,形成了学历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并重的办学模式。依托甘肃省公安厅的实战资源,专业建设紧密围绕社会治安治理现代化需求,构建起理论教学+警务实践+科研创新三位一体培养体系,为基层公安机关输送了大批实战型警务人才。
一、课程体系凸显公安职业能力导向
治安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以“一专多能”为目标,形成三大模块:
-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治安管理总论》《公安法律法规》等,强化学生法律素养和执法规范意识;
- 核心技能课程:涵盖《治安案件查处》《公共安全管理》《群体性事件处置》等实战科目,重点培养警情处置和案件办理能力;
- 特色拓展课程:针对甘肃多民族聚居特点,开设《牧区流动警务》《高原治安防控》等地域性课程。
实践教学占比达45%,通过基层派出所轮岗实习和模拟警情对抗演练,实现从理论学习到实战应用的无缝衔接。特别设立的网络舆情处置实验室和大型活动安保实训中心,使学生在虚拟仿真环境中掌握现代治安管理技术。
二、就业体系构建政校协同机制
该专业毕业生享有公安联考定向输送优势,2024年数据显示:
- 85%毕业生通过联考进入甘肃省各级公安机关,其中基层派出所岗位占62%
- 民族地区特招计划覆盖甘南、临夏等地的双语警务岗,年提供300+编制名额
- 15%毕业生分流至应急管理、边境检查等政府职能部门
这种就业优势源于“校局共建”培养模式——学院与14个市州公安局建立人才共育协议,实行3+1培养方案(3年校内学习+1年实战单位顶岗)。用人单位反馈显示,毕业生在治安巡逻效率和矛盾纠纷调解等岗位表现突出,入职3年内晋升率高于省内同类院校12%。
三、专业建设突出地域警务特色
针对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枢纽的区位特点,治安管理专业着重强化:
- 跨境治安治理:开设《中亚国家警务协作》《文物走私案件侦查》等课程
- 高原警务技能:开发《高寒地区现场勘查》《缺氧环境执法规范》等特色教学内容
- 智慧安防技术:与360安全集团共建网络攻防实验室,培养具备大数据研判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这种差异化培养使毕业生在兰州市反诈中心和敦煌文旅安保等岗位形成核心竞争力。2024年专业评估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应急处突能力和科技应用水平的满意度达91.2%。
四、教学改革对接公安实战需求
专业建设紧跟公安部“科技兴警”战略:
- 教学模式创新:推行“教、学、练、战”一体化,将真实警情编入教学案例库
- 师资结构优化:聘请20%在职警长担任兼职教官,建立双师型教师团队
- 考核机制改革:采用“理论笔试+模拟办案+体能测试”三维评价体系
近三年专业建设成果显著,获批公安部重点专业培育点和甘肃省高水平专业群,开发的《治安调解实务》教材被西北五省12所公安院校采用。这种以实战为导向的改革,使专业培养质量持续领跑西部公安院校。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