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东省属重点高校中较早开设的英语专业,青岛科技大学依托工科优势打造出"语言基础+人文素养+实践能力"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该专业自1994年本科招生以来,历经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等关键发展节点,形成了以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为支撑的完整培养体系,每年本科招生规模稳定在100人左右的小班化教学环境。
在师资配置方面,专业拥有28名专职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其中教授占比25%(7人)、副教授占比46%(13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超过80%。特别引进了联合国海事组织高级同传译员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二语习得专家作为特聘教授,构建起"二语习得研究"等4个科研团队。这种师资结构支撑着年均10余篇高水平论文的科研产出,并斩获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课程体系突出分方向精准培养:
- 语言学方向设置《句法学》《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等理论课程
- 文学方向开设《英语影视文学》《诗歌赏析》等文化素养课程
- 翻译方向重点强化《AI技术应用》《典籍翻译》等实践课程通过语言实验室+同传实验室+笔译实验室的硬件支持,配合智慧教室的数字化教学场景,实现理论学习与实操训练的深度融合。
实践教学网络包含三大支撑平台:
- 校企合作平台:与10余家涉外企业建立实习基地
- 赛事培育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口译大赛等专业赛事
- 城市实践平台:借助青岛国际帆船赛等涉外活动开展实训这使得专业四级、八级考试通过率长期高于全国理工科院校平均水平30%以上。
在升学就业方面,专业设置推免保研名额(每年4人)和中澳联合培养项目,考研率稳定在30%以上,近年有毕业生进入北外、曼彻斯特大学等国内外名校。就业领域覆盖政府外事部门(占比15%)、跨国企业(35%)、英语教育机构(30%)等多元方向,用人单位满意度达3.6分。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该专业通过雅思校内班和"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品牌活动,将语言能力培养与文化传播使命相结合。在2025年校级决选中,400余名跨专业学生通过英语讲述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中国故事,这种"外语+思政"育人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传播意识。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