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核心专业,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的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立足西南地区化纤产业需求,构建了以新材料开发、生产管理、质量监控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自2019年起连续获批国家级和省级"双高"建设专业,拥有西南地区唯一的化纤生产方向教学体系,通过与宜宾丝丽雅集团等上市公司建立深度产教融合,形成了"教、学、研、产"一体化培养模式。其核心课程涵盖高分子化学、化纤生产与质量控制、复合材料等模块,配套建有国内高校唯一的长短丝中试生产线和国家级纤维新材料实训基地,为培养适应智能制造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聚焦三大核心能力培养:
- 新材料开发:通过新型材料课程与校企联合研发项目,培育创新应用能力
- 智能制造管理:依托国家级实训基地开展化纤生产仿真训练,掌握智能设备操作与工艺优化
- 质量全流程控制:构建"材料检测→工艺优化→产品认证"的完整质量控制体系培养目标明确指向高分子材料全产业链,毕业生需具备从原材料改性到终端产品设计的全流程技术把控能力。特别注重复合材料研发和功能性纤维开发方向,与屏山生物基纺织产业园区形成"专业群+产业园区"的协同发展格局。
课程体系与实训资源
专业课程采用"基础理论+行业应用"双轨架构:
- 基础模块:高分子化学、材料科学基础等构建学科框架
- 技术模块:塑料/化纤生产与质量控制形成核心技术支撑
- 创新模块:新型材料、纤维材料性能与鉴别培养研发能力实训体系包含三级实践平台:
- 校内:投资超千万的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中试线,配备熔融纺丝、牵伸加捻等完整生产单元
- 企业:与恒申集团共建的智能生产车间实现真实岗位训练
- 科研:全国航空用特种纺织材料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国家级课题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专业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
- 订单培养:设立"恒申""天圣"等企业奖学金,与华鼎锦纶等上市企业共建人才定制班
- 技术共研:联合开发雅菲特可降解生物基纤维,突破再生纤维素纤维长丝生产技术
- 资源共享:建立屏山产教园区实训基地,年服务中小微企业技术攻关超20项这种"产业学院+职教联盟"模式使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10年超98%,合作企业员工晋升率达75%,形成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就业前景与升学通道
就业市场呈现双高特征:
- 就业质量高:80%毕业生进入省内外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月收入达4438元
- 专业对口率高:主要服务于生物基材料、智能输配电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职业发展路径包含:
- 技术岗:生产工艺工程师→质量总监→研发主管
- 管理岗:生产调度→车间主任→生产厂长升学方面,通过专升本统考录取率近70%,对接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等本科专业,形成"专科-本科-硕士"贯通式培养通道。
该专业通过构建"一群一园一院一联盟"的产教融合生态,不仅解决了西南地区高分子材料产业的人才缺口,更成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技术支撑。其国家级实训基地与省部级科研平台的协同运作,使学生在真实产业环境中完成从技能训练到技术创新的能力跃升,充分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和发展方向。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