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师范学院的生物科学专业立足滇西北生态核心区,以服务国家基础教育与区域生态保护为使命,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该专业前身为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生物教育专科,办学历史长达18年。依托丽江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十大热点地区的地理优势,专业聚焦高原生态研究与基础教育人才培养,2025年校友会排名位列全国第54位,跻身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行列。从课程设置到科研实践,专业深度融合地方生态保护需求,形成了鲜明的育人特色。
一、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专业以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复合型人才为核心,目标涵盖中学生物教师与生物应用型专门人才两大方向。课程体系以生物学基础理论与现代技术结合为特色,设置植物学、动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核心课程,强化微生物学与生态学的实践教学。为适应区域生态保护需求,增设生物多样性保护、高原湖泊生态研究等特色模块,通过三江并流地区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等项目提升学生生态实践能力。
二、科研与实践平台
专业构建了“校内实验室+野外基地+产学研合作”的三维实践网络:
- 校内实验资源:34个实验实训室覆盖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室、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等,设备总值超千万元,其中丽江高山植物标本馆收藏标本超万份;
- 野外实践基地: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共建丽江高山植物园,依托玉龙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开展生态观测;
- 产学研融合:与20余家单位合作,如参与泸沽湖水循环研究、滇西北城市垃圾填埋场污染防控等项目,学生可直接参与CCTV《地理中国》科普纪录片制作等国家级课题。
三、师资与教学创新
师资团队50人中,教授、副教授占比35%,博士4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50%。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例如:
- 课堂教学融入东巴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强化民族文化与科学认知的结合;
- 实践环节设置花卉产业技术研发、景观设计实战等企业实训,学生可在丽江木悦花卉科技公司等基地完成从理论到产业应用的转化;
- 科研反哺教学,88项厅级科研项目成果直接转化为课程案例,21项专利技术纳入实验教学。
四、社会贡献与专业影响力
专业深度参与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成果包括:
- 设立丽江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诉讼理论实践基地,5名教师担任特邀检察官助理,为生态司法提供技术支持;
- 科普品牌《跟着老莫观自然》全网点击超7000万人次,系统展示137种高山植物特性及民族药用价值;
- 毕业生就业覆盖基础教育、生态科研机构、环保企业等领域,近三年参与滇西北旅游地研学项目超200人次,成为区域绿色发展的核心人才储备。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