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自动化专业作为浙江省"十三五"特色建设专业,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大主干学科,构建了"强电与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并重"的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产业需求,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和学科竞赛驱动模式,培养具备智能仪器仪表设计、工业机器人应用、自动化装备开发等核心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近四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7%,薪资水平位列全校前五。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聚焦中小企业自动化改造与智能装备研发领域,培养目标明确划分为三个维度:
- 知识体系:掌握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基础理论,覆盖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三大技术领域
- 能力结构:强化系统设计能力(如PLC控制系统开发)、工程实践能力(通过电气成套设备安装实训)及技术创新能力
- 职业素养:培养符合工业4.0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具备机器视觉、工业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应用能力
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
专业课程采用"理论+模块化实践"架构,核心课程包括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配套虚拟仪器技术、人工智能导论等前沿课程。实践教学呈现三大特色:
- 阶梯式实训体系:从基础电子工艺实习到智能仪器仪表设计,最终完成交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综合设计
- 全开放实验室:4500平方米实验场地配备工业机器人、智能车竞赛平台等设备,支持学生全年自主创新
- 产教融合项目:引入纺织印染装备智能化等省级科研项目,学生可参与供配电系统设计等企业真实课题
竞赛培养与创新成果
学科竞赛已成为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近五年斩获国家级奖项10项、省级奖项49项。创新培养机制包含:
- 梯队化竞赛团队:大一新生即可加入电子设计竞赛预备队,实施"老带新"传承机制
- 双导师指导模式:由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联合指导,2016级学生曾获中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
- 创新创业转化:近四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2项,50%学生参与智能控制系统开发等科研活动
就业前景与发展支撑
专业就业呈现"领域广、质量优"特点,主要流向涵盖智能装备制造(占35%)、电力系统运维(28%)、科研院所技术开发(20%)三大方向。区域产业支撑体系为其提供强劲发展动力:
- 长三角产业群:受益于浙江省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
- 校地合作网络:与国网浙江电力、海康威视等企业建立实习基地
- 深造通道:每年约10%毕业生考入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攻读控制工程方向研究生
该专业通过课程改革(全校首个整体推进教学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和平台建设(拥有省级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形成了"以赛促学、以研促教"的良性生态,持续为智能制造领域输送具备系统集成能力和技术创新意识的工程技术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