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贵州省首个开设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自2007年设立以来始终走在产教融合的前沿。该专业不仅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还入选了贵州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和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形成了以"懂茶、爱茶、乐茶"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其课程体系覆盖茶园管理、茶叶加工、品质检验及茶艺表演等领域,同时依托国家级教科研平台推动技术创新,为贵州茶产业输送了1600余名技术人才,对口就业率超过70%。
历史沿革与专业地位
该专业发展历程呈现三大跃升阶段:2009年成为省级示范重点建设专业,2010年跻身国家骨干高职重点专业,2023年获批省级现场工程师试点专业。通过17年建设,构建了覆盖茶树育种、茶园管理到茶产品营销的全产业链教学体系,建有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铜仁综合试验站、国家级评茶技能大师工作室等6个省级以上教科研平台,出版教材8部,其中2部入选全国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
专业课程设置聚焦三大能力模块:
- 种植管理能力:涵盖茶树品种识别、病虫害防治、茶园规划建设等核心课程
- 加工检验能力:重点培养茶叶初精加工技术、安全检测与分级评审技能
- 产业拓展能力:包含茶艺礼仪、茶文化传播、茶叶贸易等延展课程教学采用"理论+实践+企业轮岗"模式,与26家企业建立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在校期间需完成:
- 200小时茶园实操
- 80学时加工车间实训
- 茶企顶岗实习6个月。
师资力量与教科研平台
专业教师团队由14人构成,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博士占比21.4%、硕士占比64.3%。团队领衔人田景涛教授担任国家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团茶产业组组长,带领团队完成:
- 国家级科研课题33项
- 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
- 制定地方标准22项通过生态茶产教融合共同体平台,开展茶树品种适应性研究,筛选出9个适制性品种,推动铜仁市茶园良种化率达92%。
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
专业深度介入茶产业振兴,形成"技术研发-示范推广-人才培养"服务链条:
- 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11660亩,推广水溶性农药替代技术,降低农残检出率至0.02ppm
- 开发茶园套种模式,在非生产季节套种食用菌,提升亩产值5000元以上
- 开展技术扶贫52期,培训茶农9000余人次,覆盖12个贫困村典型案例包括在松桃县道塘村推广机械化采茶技术,使鲜叶加工效率提升40%,带动300余户脱贫。
就业前景与毕业生发展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大中型茶叶企业,就业方向包括:
- 生产管理(茶园规划、加工工艺设计)
- 质量监控(审评师、检测员)
- 文化推广(茶艺师、茶文化讲师)近年涌现出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本果等优秀代表,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5%。随着贵州打造"世界抹茶之都"战略推进,专业新增茶叶深加工课程模块,对接抹茶、茶多酚提取等新兴领域人才需求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