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专业自1993年设立以来,始终走在国内保险教育的前沿,其PIAL实验班(保险精算实验班)作为特色培养方向,以数理基础+精算技术+国际认证为核心,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该实验班依托经济学院雄厚的学科平台,融合英国精算师协会(IFoA)和北美精算师协会(SOA)双重认证资源,通过双语教学、实践导向、产教融合等路径,致力于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能力的精算专业人才。下文将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国际认证、实践平台及就业前景等维度展开详细解析。
培养模式:分层递进+学科交叉
PIAL实验班采用分层递进的培养路径。第一阶段强化数学、统计学与经济学基础,开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数学(双语)》等课程,夯实学生的量化分析能力。第二阶段聚焦精算技术与风险管理,通过《保险精算学》《风险模型(双语)》《R语言及精算应用》等课程,系统教授寿险/非寿险精算模型、风险评估方法及编程工具应用。第三阶段引入国际精算师资格认证课程,如IFoA认证的《金融数学》《风险模型》等科目,学生通过考试后可豁免部分国际精算师资格考试科目,缩短职业资格获取周期。此外,实验班强调学科交叉,设置《保险科技》《智能审计》等课程,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推动精算与信息科学的深度融合。
课程体系:双语教学+实验赋能
课程设计突出国际化与实用性。核心专业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模式,例如《金融数学(双语)》使用原版教材,同步讲解精算理论与国际精算实务案例。实验课程体系覆盖精算全流程:
- 精算建模实验:基于Excel/VBA和R语言,模拟保险产品定价、准备金评估等场景;
- 风险管理仿真:利用专业软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分析极端事件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影响;
- 数据挖掘实战:通过文本分析、机器学习技术处理保险索赔数据,训练自动化核保与反欺诈模型。
课程内容与SOA/IFoA考试大纲高度衔接,例如《利息理论》《寿险精算》等科目直接对标国际精算师考试模块,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认证的无缝对接。
国际认证:双协会认证+全球竞争力
2020年,该专业获得英国精算师协会(IFoA)考试科目豁免认证,成为国内少数同时拥有SOA和IFoA双认证的高校之一。通过认证的课程包括:
- CS/CB系列:涵盖精算数学、统计建模等6门基础科目;
- CM/CB系列:涉及寿险精算、非寿险定价等4门高级科目。
学生修读相关课程后,可申请豁免SOA的Exam FM(金融数学)、IFoA的CS1(统计建模)等考试,显著降低国际精算师资格获取的时间与经济成本。这种认证优势使毕业生在跨国保险公司、国际咨询机构中更具竞争力。
实践平台:校企协同+竞赛驱动
实验班构建了“校内实验室+校外基地+学科竞赛”三维实践体系。校内依托精算模拟实验室,开展保险公司财务稳定性测试、偿付能力动态仿真等项目;校外与中国人保、平安保险等企业共建10余个实践基地,安排学生参与产品定价、风险评估等岗位实习。同时,实验班鼓励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精算竞赛、SOA精算案例大赛等赛事,近三年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0余项。例如,2024年学生团队在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中,凭借“基于深度学习的车险索赔预测模型”项目获得创新实践奖。
就业前景:高薪领域+多元路径
数据显示,PIAL实验班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超过98%,其中约40%进入保险公司精算部、风险管理部,起薪普遍在15-25万元/年;30%任职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数据分析岗位;另有20%选择赴海外名校攻读精算学硕士,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滑铁卢大学等。值得注意的是,实验班学生在公务员考试中表现突出,多名毕业生考入银保监会、国家统计局等机构,从事保险监管与政策研究工作。这种“市场紧缺+高端岗位+政策导向”的就业特征,印证了实验班培养模式的前瞻性与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