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广告艺术设计专业立足现代设计产业需求,通过"学训产创、四进四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起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该专业自2004年成立以来,已累计输送千余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8%以上,在四川省乡村振兴设计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赛事中屡获金奖。专业建设紧密对接广告传媒、数字媒体、文创产业三大领域,形成覆盖平面设计、品牌策划、新媒体运营的全链条培养路径。
一、课程体系:"三段五专两融合"的模块化架构
- 基础能力培养段包含设计素描、三大构成、现代广告学等课程,夯实学生造型能力与美学素养
- 核心技能提升段设置广告创意与设计、VI系统设计、影视广告制作等专业核心课程,引入真实项目案例教学
- 综合实践应用段通过毕业设计、校企合作项目实现能力转化,近年完成绵阳米粉品牌包装、冕宁火腿品牌升级等30余项产教融合项目
数字技术类课程占比达40%,涵盖Photoshop、CorelDraw、InDesign、UI/UX设计等工具教学,同步开设AR/VR技术应用、短视频制作等前沿课程。
二、教学模式:"岗课赛证"五位一体的创新实践
- 工作室化教学设立创意设计工坊,实行企业导师驻校制,承接商业广告设计、文创产品开发等真实业务
- 竞赛驱动机制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赛事,近三年获省级以上奖项50余项
- 双证融通培养将Adobe认证、数字影像工程师等职业资格标准嵌入课程体系,实现"课证互换"
特别在乡村振兴项目中,师生团队开发的梓潼文创产品、绵阳仙海风景区IP形象等作品,创造经济效益近百万元,形成"真题真做"的特色育人模式。
三、就业生态:"四维联动"的职业发展通道
- 平面设计方向:广告公司美术指导、企业VI设计师,占比35%
- 数字媒体方向:新媒体运营、电商视觉设计,覆盖抖音、快手等平台
- 品牌策划方向:广告文案创意、市场营销策划,服务绵阳科博会等大型活动
- 自主创业路径:毕业生创办设计工作室占比12%,涉及包装设计、短视频制作等领域
专业与100多家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实施"2.5+0.5"学制设计,确保学生累计实践时长超过800课时。值得注意的是,民族文化元素的课程植入使学生在少数民族纹样设计、传统工艺数字化方面形成独特竞争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