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立足国家基础教育现代化需求,以“师范性、教学型、地方性、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师德高尚且具备扎实体育学科能力的中学体育师资及教育管理人才。该专业通过“德才兼备、专长突出、全面发展”的培养宗旨,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职业素养深度融合,形成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育人体系。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9.73%,体现出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
课程体系:模块化设计与实践导向
专业课程设置涵盖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领域、创新创业、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六大模块,核心课程包括学校体育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田径、篮球等。特别强调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体育基本功考核、裁判实训、微格教学、教育实习等环节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近年引入定向越野、轮滑、花样跳绳等特色课程,探索与石油化工行业需求结合的改革路径,例如针对油气储运等专业增设游泳救生、攀岩等实用性内容。
师资力量:结构优化与教研并重
现有18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博士10人,国家级裁判员及救生员占比超50%。团队注重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近三年承担省级课题8项、市校级课题15项,发表论文89篇,并依托石油化工产业工人体质与健康研究中心开展特色研究。教师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体育竞赛奖牌76枚,在田径、轮滑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绩。
实践平台:资源整合与产学联动
学校拥有体育馆、田径场、游泳池等运动场地超10万平方米,配备运动解剖、生理实验室等教学设施,总资产达531万元。与茂名市22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建立实习基地,通过班主任工作见习、教育研习等环节实现教学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课外组建篮球、游泳、羽毛球等校队,学生在全国跳绳联赛、亚洲轮滑锦标赛等赛事中斩获金牌,形成“以赛促学”的培养模式。
培养特色:学科交叉与评价创新
专业探索“基础+行业+素养”三阶段课程结构改革,第一学年夯实体质健康基础,第二学年聚焦职业体能需求定制教学内容,第三学年强化终身体育意识与科研能力。实施课内外一体化考核,将社团活动、竞赛参与纳入评价体系,推动学生从课堂学习向自主锻炼延伸。同时推进“双师双能型”师资建设,通过校企合作提升教师实践指导能力,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