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大学自1993年设立理财专业以来,经过多年发展,其财务管理专业已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作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以“四证一体”(毕业证、学位证、财税等级证、助理会计师证)为培养导向,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依托MPAcc硕士点和丰富的校企合作资源,专业注重培养兼具会计职业能力与数字化管理素养的应用型人才。以下从培养体系、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等维度展开分析。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体系以OBE教育理念为核心,突出学科交叉与职业规范。课程设置涵盖财务会计、财务成本管理、税法等核心课程,同时引入云财务系列选修课和VBSE跨专业仿真模拟课程,强化数字化工具应用能力。例如,《财务管理》《ERP沙盘模拟》等校一流课程通过案例教学,将企业真实场景融入课堂。专业还设置创新创业学分,鼓励学生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近三年已获批项目18项。
实践教学环节形成“四层次”培养路径:
- 基础技能训练:通过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财税一体化实验室完成账务处理实操;
- 综合能力提升:利用用友ERP平台、网中网财务决策系统开展企业全流程模拟;
- 跨专业协同:基于VBSE虚拟商业环境进行市场、生产、财务多部门联动实训;
- 实战经验积累:在中粮集团、飞鹤乳业等19家实习基地完成顶岗实习。专业实验室总面积达1274.87平方米,设备总值700万元,可同时容纳576人开展实验。
师资队伍呈现双师型结构与科研转化能力双重优势。专业现有教师1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硕士生导师7人,博士占比23.5%。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课题50余项,研究成果为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公司等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方案。教师王卓带领的团队通过产学研合作,将数字创新生态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教学,实现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
就业竞争力体现在多元岗位适配性与职业发展潜力。毕业生可在工业企业、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财务分析、税务筹划等工作,近年就业率保持高位。人才培养数据显示,学生获国家奖学金4项、省级学科竞赛奖14项,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87%。校友反馈显示,中级财务管理、跨国公司财务等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高度契合,形成“课堂—实习—就业”的能力转化链条。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