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艺术职业学院的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作为省级重点建设方向,通过“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和产教融合的实践路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该专业自成立以来,以项目化教学为核心,重构了覆盖设计理论、技术应用与工程管理的课程框架,同时依托校企合作基地和工作室制度,将产业需求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出大量符合行业标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下文将从教学体系、实践机制、师资力量及培养成果等维度展开具体分析。
一、课程体系:以岗位需求驱动教学创新
专业构建了以“岗课赛证”融合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强调岗位核心能力与教学内容的深度匹配。具体实施路径包括:
- 以岗定课:根据区域装饰企业的用人需求,将室内空间设计、施工图深化、装饰材料与工艺等课程与真实工程场景结合;
- 以赛提技: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装饰技能大赛,将竞赛标准融入课程内容,近五年学生累计获国家级奖项17项、省级奖项62项;
- 以证定标:推行1+X职业等级证书制度,中等证书通过率达95.8%,确保学生技能水平符合行业认证标准。
二、实践机制:校企协同推动产教共生
专业通过“双师”团队建设和实训基地的深度运营,构建了校企协同的实践闭环。例如:
- 与浙江九鼎装饰、亚厦装饰等企业合作建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企业常驻教师参与工作室教学;
- 实施“项目驱动法”,将社会公共服务项目(如乡村文旅民宿设计、商业空间改造)引入课堂,2024年教学成果展中展出的滨水木屋民宿设计、渔村更新项目等作品均源于真实工程案例;
- 建立“学校储备人才—企业培养人才”的双向循环机制,2019年获批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基地,2022年建成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三、师资力量:梯队化培养与产学研并重
专业教学团队由8名专任教师和企业常驻导师组成,形成“老带新”的学术梯队。其中:
- 高级职称教师占比25%,讲师及助教承担核心技能课程;
- 团队主持省部级教科研项目4项,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并参与国家资源库建设;
- 通过横向课题(如乡村改造设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服务,同时定期组织教师参与AIGC、数字建模等前沿技术培训。
四、培养成效:多元化就业与创新成果涌现
毕业生主要面向室内设计师、软装设计师、工程监理等职业领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专业成果包括:
- 数字化教学成果显著:数字艺术工作室获省级教学团队称号,教学模式曾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学生作品在省级以上展览中频繁亮相,如2024年教学成果展展出的“浮生·水栖”民宿设计、“尘涧坠云”景观装置等作品,体现了艺术性与工程实践的融合;
- 技术应用创新:引入AIGC创意模块和SketchUp快速表现课程,强化学生在智能设计工具领域的竞争力。
通过上述多维度的系统化建设,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不仅实现了“教—学—产”的良性互动,更成为安徽省高职院校中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的标杆。其经验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即以产业需求为起点,通过课程重构、校企协同和技术创新,培养兼具工匠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