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护理职业学院的社会工作专业是该校重点建设的特色学科之一,面向健康服务与社会治理领域,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功底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该专业依托行业资源与教学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下文将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展开分析。
在培养目标方面,该专业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聚焦于“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学生需掌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核心方法,同时具备服务策划与执行、资源整合及政策解读等能力。例如,学生需通过服务项目实践,培养需求评估、专业文书写作、信息技术应用等技能,最终胜任社会工作服务、行政助理等岗位。
课程体系采用“基础+核心+实践”的模块化设计,具体包含:
- 专业基础课:如社会工作认知、社会学与生活、心理学与生活,帮助学生建立学科框架;
- 专业核心课:涵盖个案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等实务课程;
- 特色拓展课:包括生命教育、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强化健康服务领域的针对性。此外,课程融入智慧社区管理与社会治理TPRI实验平台,实现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从专业特色来看,该专业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A档)、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拥有重庆市首批社会工作创新创业基地。师资团队中包含教授2名、博士4名及“重庆英才”获得者,近五年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实践层面,学生需在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社区(村)等场景完成服务项目执行、志愿服务管理等实训,形成“学做一体”的能力提升路径。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主要覆盖:
- 民政系统与群团组织的行政及服务岗位;
- 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的专业社工岗,如老年护理师、健康管理师;
- 社区治理与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岗位。职业证书方面,学生可考取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社区治理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职业发展提供多重保障。
在实践教学环节,该专业构建了“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双轨机制。例如,学生需参与老年婚纱摄影活动策划、社区送餐服务等真实项目,通过渝二社区养老服务站等合作平台积累一线经验。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模式,有效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与服务创新能力,契合健康中国战略对养老人才的需求。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