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作为广东省首批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幼儿师范院校,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专业在近年招生计划中持续发力。该专业2025年春季高考招生计划显示,学考招生45人,3+证书招生18人,依托学校93年师范教育底蕴和四个校区的办学资源,致力于培养兼具道德素养与法治意识的小学教育人才。专业课程融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学概论与中国近现代史等核心理论,同时注重实践教学与家校协同,形成独特的育人体系。
课程体系构建:理论+实践双轨并行
该专业课程设计围绕道德认知与法治思维两大维度展开。核心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法学概论》,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基础理论的系统认知。课程特别设置《山西历史文化》等特色模块,通过地域文化融入增强教学贴近性。实践环节占比显著,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法律场景,借助案例教学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帮助学生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象行为准则。这种设计呼应了学校“实践环节占比55%”的师范教育传统。
实践教学模式:情境化+社会化双路径
- 校内实训:依托模拟法庭和道德讲堂等场景,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与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提升学生参与感。
- 校外联动:组织学生参观法院、社区法治教育基地,与湛江市机关单位合作开展志愿服务,强化社会责任感培养。
- 家校协同:建立家长学校平台,定期推送法治教育案例,引导家庭参与学生价值观塑造。例如通过微信平台同步教学动态,形成教育闭环。
就业竞争力:多元岗位适配与升学导向
毕业生主要面向小学政治教师、党务宣传及社区服务等岗位。数据显示,该专业在2024年学考录取中最低投档分335分,高于部分同类师范专业,反映社会需求旺盛。就业路径呈现三大特点:
- 教育领域:可考取小学教师资格证,进入公办小学或教育培训机构;
- 公共事务:胜任妇联、民政部门等机构的政策宣讲与基层管理;
- 升学通道:鼓励学生通过专升本提升学历,应对教育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教育创新策略:技术赋能与评价改革
专业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与大数据分析,例如通过动画短片解析法律案例,利用在线平台实现个性化学习跟踪。评估机制突破传统试卷形式,采用“问卷调查+实践成果展示”的多元评价体系,重点关注学生法治意识内化与道德行为转化效果。这种创新与学校数字媒体技术等交叉学科资源形成联动,例如3D打印实训室支持法治教具开发,体现跨学科融合优势。
未来发展挑战:专业化与时代性平衡
面对社会对法治教育人才需求的升级,专业需进一步优化师资培训与课程更新机制。例如加强教师对《民法典》等新法的解读能力,开发人工智能伦理等前沿专题课程。同时,需深化与粤西地区中小学的合作,建立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政策导向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增强专业与区域发展的契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