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天狮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经过十余年发展已形成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该专业依托天狮集团产业资源,聚焦食品行业技术前沿与市场需求,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其专业建设成果涵盖教学科研、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多个维度,为京津冀地区食品产业发展持续输送高质量人才。
在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方面,该专业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围绕功能食品开发和食品新资源利用两大方向,构建了覆盖食品全产业链的知识体系。课程设置强调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衔接,核心课程包括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技术原理等基础学科,同时设置功能食品成分检测、食品感官评价等特色课程。培养方案突出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双重提升,目标使学生掌握从原料加工到产品研发的全流程技术。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体现三大特色:
- 校企协同育人:与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建立定制班,开展“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提前就业”三位一体培养
- 实验平台支撑:拥有7000平方米实验中心,配备1000余台(套)设备,涵盖食品分析检测、工艺优化等实训模块
- 学科竞赛驱动:近五年指导学生获天津市大学生化学竞赛25项、生命科学竞赛20项,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立项11项
该专业的师资队伍具备显著的行业服务能力。38名教职工中,教授4人、副教授14人组成的教学团队具有丰富工程经验,15人持有职业资格证书,25人次担任企业科技特派员。科研方面,团队主持完成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4项,发表SCI/EI论文33篇,形成产学研良性互动。这种“双师型”教师结构有效保障了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的同步更新。
在就业竞争力方面,毕业生可在食品生产、质量检测、产品研发等领域从事技术管理岗位。第三方评价显示,该专业就业满意度3.5分(满分5分),部分学生进入复旦大学等高校深造,五年内考取研究生75人。尽管食品行业存在薪资分化现象,但依托校企合作渠道,毕业生在功能食品开发、食品安全监管等新兴领域展现出较强适应性。
社会服务与行业影响力是该专业的另一亮点。作为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工作站,学院开发了“农产品与24节气”系列科普作品,服务范围覆盖天津多个社区及中小学。同时定期举办京津冀食品安全学术研讨会,搭建起行业交流与成果转化平台。这种“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使专业建设始终与区域经济发展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