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专业扎根于百年师范教育传统,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形成了“专业+师范+实践”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作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通过单位,该专业以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中学思政课骨干教师为核心目标,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实践平台搭建、师资队伍优化等路径,探索出独具特色的育人路径。其建设经验为地方高校师范类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课程体系与学科支撑是该专业的核心优势。主干课程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等理论模块,同时设置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等师范技能课程。通过构建“必修+选修”课程群,将泰山文化中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例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引入泰山“顶天立地的担当精神”案例分析,强化地域文化育人功能。学科建设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山东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形成了专业与学科互促的良性机制,3门课程获批省级思政“金课”,2门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实践教学体系呈现三大创新维度:
- 情境化教学:依托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等20余个实践基地,开展红色教育考察与历史情景剧展演,实现课堂理论与历史场景的深度融合
- 分层化培养:推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对考研学生强化学术训练,对就业学生侧重教学技能实训,近年考研录取率稳定在40%以上,多人考入“双一流”高校
- 一体化建设:主导泰安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通过“同城大课堂”项目组织师范生参与中小学课程设计,解决思政教育衔接难题。
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引育结合”策略。专职教师团队中博士占比42.9%,教授、副教授占比53.3%,5年内引进高水平人才15人,校内转岗骨干教师30人。实施“青蓝工程”培育计划,组织教师参与省级教学竞赛和泰山文化专项研究,近三年获省社科成果奖4项,形成“理论专家+教学名师”双师型队伍结构。特聘国内知名学者开展示范教学,构建起“校内导师+校外专家”协同育人机制。
质量保障机制包含三个关键环节:
- 顶层设计:学校党委将马克思主义学院列为“第一学院”,党委书记直接挂包联系,专项制定《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细则》
- 过程监控:建立“全员听课评优”制度,党委班子成员每学期深入课堂督导,教学评价与职称评聘直接挂钩
- 持续改进:依托师范认证“OBE”理念,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2024年数据显示考编率超60%,用人单位满意度达4.2分(5分制)。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