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范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始于1993年,是青海省最早开展旅游高等教育的院校,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本科、硕士多层次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青海丰富的旅游资源,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掌握现代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与管理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根据2025年最新培养方案,其本科阶段通过管理学核心课程与实践能力训练的融合,为旅游业输送具备跨学科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在培养体系上,该专业采用"宽口径、厚基础、重素质、强能力"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覆盖三大维度。首先,管理学基础理论模块包含旅游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夯实学科根基;其次,行业实务技能模块聚焦导游业务、旅行社运营、酒店管理等实践课程,通过校企合作强化操作能力;最后,区域特色课程如旅游资源开发、民族民俗旅游等,紧密结合青海省"世界屋脊"的生态与人文资源禀赋。这种课程结构既符合全国旅游管理类教学质量标准,又凸显地域特色优势。
专业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产教融合模式与数字化能力培养的双轮驱动。学生在校期间需完成至少2学分专业实践,通过景区调研、旅游企业轮岗、节事活动策划等实战项目积累经验。同时,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分析等课程纳入必修模块,使毕业生能运用数字工具进行旅游市场分析、智慧景区管理。这种培养路径使近三年毕业生在文旅融合、生态旅游等新兴领域就业率显著提升。
师资力量方面,经济管理学院与旅游学院组建了跨学科教学团队,专职教师中教授占比20.8%,具有博士学位者达33.3%,其中包括青海省"高端创新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