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工程学院作为新疆唯一公办工科类本科院校,其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自2022年获批设立以来,依托学校工科背景形成了鲜明特色。该专业以数学基础与工程实践融合为核心,通过课程体系创新与师资力量整合,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课程设置、培养方向及就业前景均体现了工科院校数学专业的独特定位。
课程体系:理论+工程模块的双轨架构
专业课程以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理论课程为基础,结合工科需求开设工程模块选修课。学生需在工程模块一(地质与测绘方向)或工程模块二(信息与数字技术方向)中选择学习方向,课程涵盖测量学、信号处理、数据库原理等内容。这种设计突破了传统数学专业框架,强化了数学在地质建模、图像处理等工程场景的应用能力。此外,数学建模、运筹学等实践课程被纳入必修,进一步衔接行业需求。
师资与科研:高层次团队+教学创新
数理学院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6人,其中博士占比达21%,并拥有自治区杰出青年、天山英才等人才称号教师。以陈星教授为代表的教师团队,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主导开发的《高等数学》课程获评自治区级一流课程,并指导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多次斩获一等奖、二等奖。学院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课题,研究方向覆盖图论、组合数学等领域,为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提供平台。
培养路径:升学+就业的多向出口
毕业生可选择:
- 深造方向:攻读数学或跨专业(如地质工程、测绘科学、信息科学)硕士学位;
- 就业领域:
- 教育行业: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产品研发;
- 工程领域:地质勘查、资源测量、通信技术;
- 数据分析:金融、信息技术企业的数据建模与算法开发。
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如与新疆机场集团共建航空产业学院)引入行业资源,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专业特色:工科基因与学科交叉
该专业突出数学工具在工程问题中的转化能力,例如:
- 地质数学模块结合学校传统优势学科,培养矿产资源勘探中的数据分析人才;
- 数字图像处理模块对接信息技术产业,强化算法设计与编程能力。
这种“数学+工科”模式使毕业生在智能采矿、应急技术等新兴领域具备竞争力。
数据支撑:新增专业与区域需求
作为2022年新增的理学专业,其设立响应了新疆对大数据分析、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人才需求。2023年招生计划显示,学校在疆内投放50%以上名额,强调服务地方经济。同时,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课程被纳入培养方案,助力学生适应多元化职业发展。
新疆工程学院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通过课程创新、师资强化与产教融合,构建了独特的工科交叉培养体系。其毕业生既能深耕数学理论,又能快速融入工程实践,成为支撑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