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智能化方向)自2012年作为独立方向招生以来,始终围绕酒店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设备管理需求,构建了以"工程+管理+服务"为特色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浙江省双高建设专业群资源,通过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形成了覆盖人才培养全周期的协同网络。其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具备数字化设备系统运行管理能力、跨部门资源协调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有效解决了酒店业在智能化升级中面临的工程管理人才缺口与技术与服务融合难题。
一、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聚焦智能化设备操作维护与数字化运营分析两大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明确划分为三个层次:
- 基础能力:掌握综合布线技术、建筑电气控制等工程设备操作技能
- 管理能力:通过楼宇智能化系统管理、能耗监测技术等课程培养系统运维能力
- 创新能力:借助运营管理博弈平台开展虚拟场景决策演练,强化数据驱动思维
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项目化"设计,核心课程包括:
- 数字化工程部管理(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 计算机网络管理(PMS系统操作与数据分析)
- 中央空调操作实训(能耗优化与故障诊断)
- 智慧酒店建设(物联网技术整合应用)
二、虚实融合的实践体系
专业构建了"三位一体"实训平台:
- 智能化综合实训室:配备中央空调仿真系统、能耗监测平台等设备,支持学生完成布线、维修等17类工程实训
- 虚拟仿真实验室:通过全球化接待服务模块模拟跨文化管理场景,在动态数据环境中训练服务流程协调能力
- 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托雷迪森产业学院实训大楼,基于真实酒店经营数据开展收益管理实战
实践教学特别强调工学交替轮岗制度,学生在真实运营的星级酒店需处理突发事件应对、VIP接待等真实业务,同时分析PMS系统实时数据,将饭店数字化信息系统课程知识转化为经营决策能力。
三、产教融合的创新模式
专业通过教育链与产业链双向赋能实现突破性发展:
- 教育赋能产业:与开元旅业共建产业学院,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32门项目化课程,近3年牵头制定20项以上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覆盖数字化运营质量体系
- 产业反哺教育:浙江省旅游集团提供真实经营数据用于教学,学生团队设计的"错峰定价策略"等方案直接应用于合作酒店,形成"真问题—真解决"的闭环培养
这种生态共建模式突破传统校企合作的物理叠加,通过系统思维重构合作逻辑,使人才培养与酒店业数字化、品质化、全球化发展保持同频共振。例如在杭州亚运会期间,师生团队制定的接待酒店遴选标准直接提升赛事服务水平。
四、职业发展路径
毕业生主要面向高端酒店工程技术部门与智慧酒店建设项目组,典型岗位包括:
- 智能设备运维工程师(负责楼宇自控系统日常管理)
- 能耗管理专员(运用物联网技术实施节能改造)
- 数字化转型顾问(协助酒店实施PMS系统升级)
- 工程部主管(统筹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数据显示,2019级学生在实习阶段已能独立完成亚运会接待酒店技术培训,职业适应周期较传统培养模式缩短40%。这种"做中学、战中练"的培养模式,为旅游职业教育破解理论与实践脱节难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