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立足江苏沿海新材料产业需求,形成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专业特色。该专业入选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学资源与科研平台,紧密对接汽车、风电、管材等产业领域,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其课程体系覆盖高分子合成、改性、成型加工等全产业链环节,并注重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实施,强化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以“服务区域经济,对接产业需求”为导向,培养掌握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等核心理论,具备新材料开发与工艺设计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工程基础、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等核心模块。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例如高分子合成工艺学和聚合物改性原理等课程直接对应企业技术需求,培养学生从材料研发到生产管理的全流程能力。
产教融合与平台建设
专业发展依托多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包括江苏省环保装备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和低维材料制备及应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与中国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共建的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以及12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程实践场景。例如,校企合作项目涉及汽车轻量化材料开发、风电叶片复合材料优化等产业课题,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企业技术攻关。
就业方向与升学路径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汽车制造、新能源材料、涂料与管材等行业,从事技术开发、生产管理、质量检测等工作。就业企业涵盖中石化、万华化学等知名企业,部分毕业生进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深造。近三年本科升学率超过30%,其中约13%的学生通过考研进入更高层次院校。专业还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使毕业生具备国际通用的工程师资格认证基础。
专业特色与创新实践
该专业以“科研反哺教学”为特色,将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案例。例如,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设计课程中,引入学院在环保建材领域的研究成果,指导学生开展再生高分子材料开发项目。创新实践体系包含:
- 学科竞赛: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实验实践大赛;
- 校企联合毕设:与江苏博思通新材料等企业合作完成毕业设计;
- 国际交流:与非洲Addis Ababa University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
专业拥有博士占比82%的教师团队,包括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形成以材料物理性能调控、功能高分子制备为方向的研究梯队。实验教学中心配备价值150万元的双螺杆挤出机、注塑成型机等设备,支撑从高分子合成到制品成型的全流程实验。通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小班化项目制教学,确保每位学生掌握核心工程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