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三联学院的经济与金融专业自2014年设立以来,已形成以经济学为基础、金融学为核心的学科架构,依托新商科学部的跨学科资源整合优势,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安徽、辐射长三角,通过“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一专多维”的育人理念,培养能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从事金融实务的复合型人才。近年在省级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奖3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展现了专业建设的显著成效。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以“经济学+金融学”双轮驱动,核心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经营学等理论模块,同时开设金融市场业务虚拟仿真实验、投资分析实训等实践课程。通过引入商业银行业务模拟实训,学生可掌握国际结算、证券投资等实务操作技能。课程设置还融入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等职业资格认证内容,强化金融数据分析、金融工具应用等前沿领域教学,形成“理论奠基-实践深化-职业导向”的三维知识链。
实践教学环节依托新商科跨专业综合实训中心,配置金融市场业务虚拟仿真实验室、投资分析实验室等六大特色实验平台。校企合作方面,与国元证券共建实习基地,开展证券交易模拟、金融产品设计等实战项目。学生通过参与安徽省财务数智化大赛、模拟炒股交易大赛等学科竞赛,实现“以赛促学”。例如,2024届毕业生王志强通过参与“火橙杯”校园创意文案大赛,将金融科技与营销策划结合,最终斩获省级优秀毕业生称号。
师资队伍由教授、副教授、行业导师构成多元化结构,包括省级教学名师张家胜、金融领域专家朱海涛等。团队中60%以上教师具有高级职称,主持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专业带头人张家胜教授主持的《协同育人顺时代发展》项目入选中国商业会计学会优秀案例,推动教学改革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青年教师顾一鸣博士主导的数智营销研究,则为课程注入大数据分析、区块链技术等前沿内容。
就业升学路径呈现“高就业率+优质出口”双优势。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25%选择考研或出国深造,部分进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高校。就业领域覆盖银行、证券、保险、互联网金融四大板块,典型岗位包括客户经理、投资顾问、风险管理师等。2022届校友向婷入职中国人民银行马鞍山市分行,2024届毕业生管世杰选择服务新疆叶城县基层金融系统,体现了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感与多元化职业发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