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学院法学(蒙)专业自2004年招收首批法律事务专科生以来,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立足内蒙古、辐射民族地区的重要法学教育基地。该专业以蒙汉双语教学为特色,致力于培养兼具法学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尤其注重为民族地区法治建设输送专业力量。其课程体系涵盖宪法学、民法总论、刑法学等核心课程,并设置模拟法庭训练、案例分析等实践环节,形成了理论与实务并重的培养路径。
课程设置上,该专业构建了蒙汉双语融合的知识框架。主干课程包括习近平法制思想概论、中国法制史、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等基础理论课程,同时强化实务能力培养模块,如民事案例分析、刑事模拟法庭训练和法律文书写作。值得注意的是,课程体系中特别增设蒙古族习惯法相关内容,通过物权法学、婚姻法学等课程实现民族法律传统与现代法治的衔接。这种设计既保障了国家统一法律体系的掌握,又强化了学生对民族地区法律实践的适应能力。
在师资力量方面,法学院现有专职教师22人,其中副教授8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超过50%,部分教师持有律师执业资格并兼任呼伦贝尔市人大法律顾问。教学团队注重双语教学能力建设,通过蒙古语教材编译、跨校教研合作等方式提升授课质量。例如,专业核心课程《民法总论》采用蒙汉双语对照案例教学法,既解决学生语言转换障碍,又培养其双语法律思维,这一模式在自治区高校中具有示范意义。
实践教学体系呈现出三大亮点:
- 校内设立法律咨询中心和模拟法庭,年均开展30余次庭审模拟活动;
- 与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律师事务所共建9个实习基地,实施"双导师制"培养;
- 创新"法律诊所"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参与民族地区法律援助,近三年累计办理农牧民法律咨询案件120余件。这些实践平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毕业生在司法考试通过率和基层法律岗位就业率均高于自治区同类院校平均水平。
该专业的就业导向紧密对接民族地区需求。培养方案明确指向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及基层法律服务机构,近年毕业生中有68%选择在内蒙古各级法院、检察院就业,15%进入民族事务管理部门。特别设立的蒙古语法律文书写作课程,使学生能够熟练处理双语法律文件,这一技能在边疆地区法律实务中具有显著竞争优势。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的双语法律应用能力满意度达91%,印证了其人才培养的精准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