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学专业作为贵州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师范类本科教育为核心,扎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需求,形成了独特的办学体系。该专业自2004年招收本科生以来,始终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美术教育人才为目标,通过学科知识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的路径,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框架。其课程设置涵盖美术史论、技法训练、教育实践三大模块,同时依托牙舟陶艺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民族艺术传承意识。
一、培养目标聚焦师范性与地方性
该专业以扎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为核心理念,强调培养具备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和职业道德高尚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需掌握美术学学科知识体系与学科核心素养,同时通过教育知识学习和教学实践形成先进教育理念与教研能力。特别注重对贵州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挖掘与传承,使学生能在中学美术教育中实现民族文化传播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结合。
二、课程体系构建多维能力
专业课程设置呈现“基础+特色+实践”的三维结构:
- 史论与理论课程:包括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概论,奠定学科理论基础;
- 技法训练课程:涵盖素描、水彩、中国画、油画、版画等多元媒介,其中牙舟陶艺、贵州民族印染艺术等特色课程占比达30%;
- 教育实践模块:通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学学科活动指导等课程,配合教育研习、教育实习贯穿6学期的实践体系,强化教学能力。
三、民族元素贯穿教学全流程
专业将民族文化基因融入人才培养:
- 在理论教学中开设贵州民间美术专题,解析民族图案、服饰等艺术形态;
- 实践环节设置瑶族写生部落采风基地,组织学生参与民族题材版画创作;
- 依托纤维艺术实训平台,开展民族印染技艺创新实验,近三年学生作品入选省级以上民族艺术展览超50件。
四、实践平台支撑创新能力
学院建有2个省级实验室(牙舟陶艺、陶瓷陶衣)和4个教学实践平台,形成“实验室-工作室-实习基地”联动机制:
- 牙舟陶艺实验室:开展釉料研发与陶艺创作,学生作品多次获得省级工艺美术奖项;
- 12个校外实践基地:包括都匀十中、荔波瑶族写生部落等,提供教育实习与艺术采风双路径;
- 国际化学术资源:与意大利佛罗伦萨自由美术学院合作开设课程,引入可持续设计、3D建模技术等前沿内容。
五、师资与成果彰显专业实力
专业拥有教授12人、副教授11人的师资团队,其中省级教学“金师”1人,省级优秀美术家10人。近年取得显著成果:
- 教学认证:2022年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
- 科研成果:承担贵州省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出版民族美术研究专著3部;
- 就业质量:毕业生中学美术教师从业率达78%,另有15%进入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机构,形成“教育为主、多元发展”的就业格局。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