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自2003年招生以来,依托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的办学优势,形成了以数字化思维和智慧化管理为核心的特色培养体系。该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和订单式培养模式,为山东半岛旅游业输送了大批适应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其课程设置涵盖旅游服务、管理理论及数字化技能,并配备先进实训基地,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产业需求,构建特色培养体系
烟台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以“素养本位、四维协同”为人才培养核心理念,面向旅行社、景区、酒店等领域,培养兼具精准服务能力和基层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专业课程突出数字化营销和智慧旅游方向,开设旅游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等核心课程,强化学生应对行业智能化转型的技能储备。同时,通过与烟台百纳餐饮有限公司共建“百纳精英班”订单项目,实现教学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毕业生可直接进入企业担任主管岗位,底薪达2700元以上,就业率长期保持高位。
实践教学与职业认证并重,强化就业竞争力
专业注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校内建有前厅实训室、茶艺室、导游微格实训室等9类实训场所,覆盖旅游服务全流程操作训练。校外与蓬莱阁景区、张裕国际葡萄酒城等11家知名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学生可通过顶岗实习积累实战经验,并享受企业提供的免费食宿和补贴。此外,学生可考取全国导游资格证、茶艺师证及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证书,职业资格认证覆盖率达90%以上,显著提升就业竞争力。
课程体系融合传统与创新,支撑复合型能力
课程设置分为三大模块:
- 基础理论模块:包括旅游学概论、旅游心理学、旅游政策法规,夯实学科根基;
- 实务技能模块:通过导游实务、景区服务与管理等课程培养一线服务能力;
- 数字化拓展模块:开设旅游数字营销、大数据分析等课程,适应智慧旅游发展趋势。典型案例教学贯穿始终,例如在旅游策划理论与实务课程中,学生需完成真实景区线路设计项目,并参与省级导游服务技能竞赛,近年来获奖率达30%。
校企协同育人,打造职业发展通道
专业与蓝天投资集团、新华书店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实施“实习-就业”联动机制。学生在校期间可进入声朗酒店生产性实训基地参与运营管理,接触真实客户需求;毕业前通过双向选择进入合作企业,岗位涵盖旅游产品经理、研学导师、酒店督导等方向,部分优秀毕业生还可通过学院推荐实现境外就业或空乘/海乘职业晋升。据统计,近三年毕业生平均起薪超过4000元,基层管理岗位晋升周期缩短至1-2年。
持续优化方向与未来展望
面对旅游业个性化和体验化转型趋势,专业计划进一步强化文化遗产旅游和海岸休闲旅游特色课程开发,并增设虚拟现实导览技术实训项目。同时,依托烟台市导游大师工作室资源,推动师生参与地方旅游规划项目,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该专业致力于成为区域旅游人才培养的标杆,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