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现金造假的核心逻辑是通过虚构交易或滥用会计科目,在形式上制造资金流动的假象,最终达到虚增货币资金或掩盖资金缺口的目的。这类操作往往涉及关联方交易、科目混用和资金闭环设计,例如康美药业虚增887亿元货币资金、瑞幸咖啡伪造订单回款等案例均展示了这一路径。下面从会计分录角度解析典型造假手段及其背后的财务逻辑。
一、虚增货币资金的直接伪造
核心路径是通过伪造银行单据或虚构资金流入,直接虚增货币资金科目。典型操作包含两步:
- 虚构资金来源:以短期借款或其他应付款名义掩盖虚假资金注入
借:货币资金
贷:其他应付款/短期借款(虚构融资方) - 隐藏资金流出:通过关联方或虚假供应商转移资金,避免长期挂账
借:预付账款/在建工程(虚构支出项目)
贷:货币资金
案例中,康美药业通过伪造银行回单虚增存款,东旭集团则利用应收票据融资科目隐藏真实负债。这类操作需配合虚假利息收入或异常财务费用指标识别,例如利息收入与存款规模不匹配(如桑德国际利息率仅0.37%)。
二、关联交易闭环下的资金回流
更隐蔽的造假通过关联方资金循环实现虚假收入与现金流的匹配,典型流程为:
- 套取企业资金:以采购或工程名义转移资金至关联方
借:预付账款/在建工程
贷:货币资金 - 虚构销售回款:关联方以客户身份支付虚假交易款项
借:货币资金
贷:主营业务收入(虚增部分) - 隐藏资金链路:通过其他应收款或应付账款对冲往来款
借:其他应收款(关联方)
贷:预付账款/在建工程
乐视网通过贾跃亭控制的关联公司签订虚假广告合同完成闭环,而瑞幸咖啡则伪造2万家门店订单实现资金自循环。审计需重点核查银行流水对手方与合同签订方的一致性,以及现金流与收入增速的匹配度。
三、利用预付账款与费用科目转移资金
通过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延迟费用确认,间接维持账面现金规模:
- 转移资金挂账:将真实费用包装为预付性质
借: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
贷:货币资金 - 规避费用确认:不进行费用化处理以虚增利润
(正确分录应为:借:销售费用 贷:货币资金)
康美药业将8.3亿元市场推广费计入其他应收款即属此类,导致利润虚增且现金流异常。审计需通过款项性质核查与账龄分析识别异常挂账,例如超过1年的预付款项占比突增。
四、审计识别与财务异常信号
- 存贷双高矛盾:货币资金与有息负债同步高企(如康得新122亿元存款与65亿元贷款并存)
- 现金流背离:营收增长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持续为负(瑞幸咖啡虚增订单未产生真实现金流入)
- 利息收入异常:计算利息收入/平均货币资金比率,若显著低于同期存款利率(如桑德国际0.37% vs 行业1.48%)
- 预付账款周转异常:对比预付账款增速与存货/固定资产增加额,识别无实质业务支撑的资金流出
从技术角度看,现金造假本质是对会计恒等式的破坏性操作。企业通过虚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掩盖实际资金缺口。但任何异常科目波动(如其他应收款激增)或财务指标逻辑断裂(如低息收入与高存款矛盾)都将成为舞弊暴露的突破口。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