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师范大学音乐学(师范)专业自1977年创办以来,始终扎根于基础教育领域,是吉林省首批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也是该校艺术学科的核心支柱。历经四十余年发展,该专业构建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广视野、厚根基、重情怀、强技能、蕴文化”为导向的育人体系,形成了涵盖本科到硕士的多层次人才培养结构。其课程体系深度融合音乐教育理论与艺术实践,毕业生广泛服务于中小学音乐教育一线,成为东北地区音乐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
专业特色:立足师范定位的复合型培养
- “一专多能”的育人目标
专业强调培养兼具音乐教学能力与艺术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在掌握声乐、钢琴等核心技能基础上,还需具备舞蹈形体训练、小型乐队配器等拓展能力。这种设计使毕业生既能胜任课堂教学,也能组织校园艺术活动,契合中小学对“全科型”音乐教师的需求。 - 国家级精品课程支撑
依托《合唱》《合唱指挥》两门省级精品课程,以及《钢琴》《视唱练耳》等校级精品课程,构建了阶梯式技能训练体系。特别是“器乐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通过重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获评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成为专业改革的标杆。
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双轨并进
- 理论模块
包含乐理与视唱练耳、中外音乐史、音乐教育理论等基础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深层理解。其中《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等进阶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经典作品的结构与创作逻辑。 - 技能模块
设置声乐、钢琴、器乐三大主修方向,配套开设合唱指挥、歌曲作法、舞蹈基础等实践课程。例如在《小型乐队配器》课程中,学生需完成从乐谱编配到现场排练的全流程实操。 - 实践模块
通过教育见习、微格教学、艺术展演三大环节强化应用能力。专业与26所中小学建立共同育人联盟,推行“双导师制”实习模式,确保学生累计实践时长超400学时。
培养模式:开放协同的创新路径
- 本硕贯通培养
依托音乐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及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点,建立“4+2”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优秀本科生可通过推免机制进入研究生阶段深造。 - 中俄合作拓展视野
2012年启动的中俄合作办学项目引入俄罗斯音乐教育体系,开设室内乐、复调等特色课程,学生可获中俄双学位认证。该项目毕业生在跨国文化交流、国际艺术赛事中表现突出。 - 科研反哺教学机制
依托东北特色音乐舞蹈文化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将吉剧研究、满族音乐采风等科研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内容。近三年教师获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3项,学生参与率达35%。
就业竞争力:多维发展路径
- 基础教育领域
超60%毕业生进入中小学任教,部分优秀校友如南宁市音乐学科带头人李浩民,已成为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领军人物。 - 文化机构与深造通道
约20%毕业生选择在艺术研究院、群艺馆等单位从事教研工作,另有15%通过考研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知名学府。 - 国际交流平台
合作办学项目毕业生凭借双语优势,在跨境艺术培训、国际文化交流项目中崭露头角,部分学生赴俄攻读博士学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