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医科大学医学与科技学院作为贵州省一所民办本科院校,近年来在专业设置上紧跟时代需求,其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于2023年通过教育部备案,成为该校重点发展的新兴学科。该专业依托智能信息工程学院的理工科群建设,结合医学特色与信息技术交叉优势,致力于培养兼具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课程体系、师资配置、实验条件及就业路径等方面,该专业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技术人才。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聚焦医疗大数据与通用领域的应用需求,强调数学、统计学与计算机技术的深度融合。学生需掌握数据建模、分布式系统、机器学习等核心技能,能够处理医疗健康、金融、政务等多场景下的复杂数据问题。例如,课程设置中的医疗大数据与数据挖掘模块,要求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医学影像处理、疾病预测等医疗场景的应用逻辑,体现了医学与信息技术的学科交叉特色。
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应用”双轨制设计:
- 数学与编程基础:包括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Python程序设计等课程,夯实学生的算法设计与逻辑分析能力。
- 核心技术模块:覆盖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实时数据处理等前沿领域,结合医疗数据特点开发特色教学内容。
- 实践项目与竞赛: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如京东研究院实践基地)和国家级学科竞赛,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实验实训条件是该专业的突出优势。智能信息工程学院拥有人工智能实验室、虚拟现实技术实验室等20间专业实验室,配备传感器与检测平台、嵌入式开发系统等先进设备。学生可在数字工厂和创客空间完成从数据采集到可视化分析的全流程实训。例如,与甲骨文合作建立的国际认证考试中心,为学生提供Hadoop开发、Spark框架等技术认证培训,显著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师资队伍呈现高学历与产教融合特征。40名专任教师中,硕博比例达95%,高级职称占比37.5%,团队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9项、省级教改项目2项。教师不仅承担省级金课建设,更通过医疗大数据分析、智能诊断算法优化等横向课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这种“双师型”队伍保障了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的高度契合。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趋势:
- 医疗机构:从事电子病历分析、医学影像数据处理等工作
- 科技企业:担任大数据开发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等岗位
- 政府部门:参与智慧城市、公共卫生监测等系统建设校企合作单位覆盖IT、金融、医疗等行业,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6.9%,部分优秀学生进入华为、启明星辰等企业从事核心研发工作。
该专业的建设充分体现了民办院校的灵活机制。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依托医学学科传统优势,开发具有行业针对性的课程模块;借助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出多个医疗数据分析创业团队。这些举措不仅响应了国家“新工科”建设号召,更为区域数字经济培养了急需的应用型大数据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