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恒星科技学院物流工程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依托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模式,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该专业通过170总学分的系统化课程设置,覆盖物流系统规划、供应链管理等核心领域,同时配备京东云仓、菜鸟驿站等校内实训基地,以及北京京东、山东佳怡物流等校外实践平台,形成"产学研创培"五位一体的培养框架。2021年获批教育部新文科建设试点专业,并在校友会2025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第14名,展现出强劲的行业竞争力。
专业课程体系以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系统优化为核心,设置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等主干课程。通过物流仿真规划软件、WMS仓储管理系统等数字化工具,学生可模拟真实场景下的物流业务运作。例如在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课程中,学生需完成从需求分析到方案落地的全流程设计,培养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实践环节占比高达40%,包括在物流快递运营服务基地操作自动化分拣设备,或在企业参与供应链优化项目,这种"做中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工程素养。
教学团队由全国物流行业教学名师领衔,包含教授、副教授占比30%的校级高水平教学团队。师资结构融合学术研究与企业经验,如学科带头人王秀荣教授主导过16项科研课题,并参编5部行业教材。团队通过案例教学法和项目驱动式教学,将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物流市场营销等课程与企业真实需求对接。近三年指导学生斩获国家级竞赛奖项3项,包括"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一等奖,彰显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成效。
就业网络覆盖物流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及政府部门三大领域,毕业生可从事采购管理、国际货代等岗位。数据显示,80%学生在实习阶段即获企业留用,就业薪资达10K-20K/月。这得益于专业与青岛日日顺等24家企业的深度合作,构建起从校园实训到职场进阶的职业发展通道。对于有志深造者,专业提供与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的联合培养机制,近年考研成功率提升15%。
该专业通过五方协同育人机制(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研究院),创新性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培养全过程。在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中引入企业真实案例,要求学生团队在8周内完成包含成本控制、绿色物流等要素的方案设计。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毕业时平均掌握3项以上专业技能证书,包括物流师、供应链管理师等职业资格,实现从知识储备到职业能力的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