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职业技术大学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以服务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使命,深度融合数字化技术与现代制造工艺,致力于培养适应智能制造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该专业依托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资源优势,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覆盖模具设计、数控加工、智能成型等核心领域,并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从课堂到产业的完整成长路径。
在课程设置上,专业以数字化设计与精密制造为核心,形成多层次课程架构:
-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与热处理等,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
- 核心技能课程:聚焦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数控加工,强化工艺分析与模具开发能力;
- 前沿技术课程:引入MoldFlow模流分析、UG软件编程加工、3D打印与逆向工程,对接智能制造技术趋势;
- 综合实训模块:通过模具制造综合实训、智能成型虚拟仿真等实践环节,实现“做中学、学中创”。
专业建设显著优势体现在教学资源与校企合作领域。学校累计投入超5000万元购置实训设备,包括欧洲进口数控机床、精密加工中心及3D实验室,打造真实生产环境的教学场景。同时,与华为、富士康、瑞声科技等企业共建“订单班”,推行工学交替模式,学生可直接参与企业项目开发,掌握模具设计评审、智能加工单元管控等实战技能。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主要流向汽车配件、精密模具制造等领域,担任模具设计工程师、数控编程师、工艺工程师等岗位。
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专业突出三大特色:
- 双师型教学团队: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40%,博士及硕士学历达80%,兼具企业研发与教学经验;
- 赛创融合机制:依托创新创业工作室组织学生参与全国机械行业技能大赛、挑战杯竞赛,近三年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部级奖项10余项;
- 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累计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并将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如口罩模具快速开发技术应用于疫情期间生产。
该专业紧跟《中国制造2025》战略,通过“精密零部件设计+智能成型技术”的复合能力培养,助力学生在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中发挥技术骨干作用。未来,随着学校升格为职业本科大学,专业将进一步深化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推动模具行业向绿色制造、智能集成方向升级。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