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学院的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作为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自2005年设立以来,始终以培养适应教育信息化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核心目标。该专业立足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发展需求,通过深度学习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与理论双轨并行的培养模式,构建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与师资队伍。其毕业生在信息技术教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展现出较强竞争力,近五年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项31项,就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以服务区域基础教育数字化发展为使命,致力于培养具备教育技术学科基础、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根据网页1和网页6的信息,其核心目标包含三个方面:
- 思想政治素养:强调师德情操与教育情怀的培养,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专业能力结构:覆盖信息技术教学、教育信息化系统设计与开发等技能;
- 实践创新导向:通过竞赛、项目实训强化解决复杂教育技术问题的能力。
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专业课程设置体现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艺术设计的交叉融合,形成了“基础理论+技术应用+教育实践”的课程框架。根据网页1、网页2和网页6,其核心课程包括:
- 基础理论类: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设计、教育传播学;
- 技术应用类: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动态网站开发;
- 教育实践类: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同时,通过自治区级一流课程4门和思政示范课4门(网页1),强化课程资源建设,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同步。
师资力量与教学创新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0名,其中高级职称占比70%(网页1),形成了一支“教学+科研+实践”多元融合的师资团队。根据网页1和网页5,其教学创新体现在:
- 教学成果转化:2022年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023年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教师发展机制:通过“一体两翼 螺旋上升”培养体系(网页1),推动教师导学能力提升;
- 科研反哺教学:近五年承担省部级项目3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将科研成果融入课程设计。
实践教学与就业竞争力
专业构建了“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联动的实践体系。网页1和网页6显示:
- 校内资源:拥有摄影实验室、演播实验室等6个专业实验室;
- 校企合作:与安博教育集团、呼伦贝尔日报社等共建实训基地;
- 竞赛成果: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赛事中获省级以上奖项67项,其中国家级占比46%。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教育信息化系统管理及数字教育资源开发等领域,近三年约55%通过教师招考(网页7),部分进入浙江大学等高校深造(网页6)。
特色优势与发展规划
该专业以深度学习和产教融合为差异化发展路径。网页1和网页7指出其特色包括:
- 教学模式创新: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与项目化实践能力;
- 区域服务导向:针对内蒙古基层教育需求,开发蒙语教学资源与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
- 未来建设方向:计划建设虚拟教研室,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技术融合(网页1)。
这一系列举措使该专业在自治区教育技术领域持续发挥示范作用,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输送兼具理论素养与技术能力的专业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