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传媒学院舞蹈学(师范类)专业自2002年成立以来,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兼具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舞蹈教育人才。该专业依托云南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构建了“素质+专业+职业”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通过协同创新与多元实践,形成了独特的办学优势。以下将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路径及就业成果四方面展开分析。
在培养模式上,专业采用协同育人机制,整合院团、学校等社会资源,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与长效培训体系。通过“以赛带教、以演带练、以老带青”的教学方法,教师团队在云南民办高校中创新能力位居首位。同时,学院注重师德与专业能力并重,强调教育理念的先进性与技能的精湛性,使学生在教学、表演、编导等方向全面发展,真正实现“能教、能演、能编、能导”的目标。
课程体系设计凸显师范特色与地方文化融合。核心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师范类基础学科,以及中国民族民间舞、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舞蹈教学法等专业课程。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特色教材建设——出版的《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系列教材》《佤族乐舞》等独有教材,被列为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和省级精品教材,将佤族、傣族、景颇族等民族舞蹈精髓系统融入教学。这种“理论+地域文化”的课程结构,有效支撑了学生从知识储备到文化传承的能力转化。
实践教学通过“嵌入式”输出模式打通职业通道。学院构建了“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培养路径,以真实职业环境驱动能力提升:
- 舞台展演与竞赛机制:通过省级一流课程《舞蹈剧目排练》等实践平台,强化表演与创编能力;
- 校地合作项目:参与亚洲艺术节、上海世博会等大型演出,积累实战经验;
- 公益支教行动:深入澜沧、西盟等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美育浸润,锤炼教学技能。这种多维度实践体系使学生兼具课堂讲授与舞台表现的双重素养。
就业成果印证了专业培养的有效性。历届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主要流向基础教育、文化管理、科研机构三大领域。约30%毕业生进入中小学担任舞蹈教师,承担美育启蒙工作;部分优秀人才进入雷丁大学、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等国际高校深造;另有相当比例投身文艺团体或自主创办舞蹈培训机构,形成“教学—表演—创业”的多元职业生态。这种就业多样性既反映了社会对复合型舞蹈教育人才的需求,也凸显了专业“一专多能”的培养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