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的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专业作为交通运输大类下的重点专科专业,自开设以来紧扣行业需求,构建了以铁路现代乘务及站务服务为核心的教学体系。该专业通过三年制培养模式,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训练深度融合,致力于培育具备服务礼仪、应急处置、多语言沟通等综合技能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结合当前高铁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其课程设置与就业方向呈现出鲜明的产教融合特征,为学生搭建了多元化的职业发展通道。
从专业定位来看,该专业明确以铁路列车员、乘务员、客运服务员为培养方向,强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结合。培养方案中特别强化劳动安全卫生和应急服务模块,例如主干课程《高速铁路安全管理与应急服务》要求学生掌握突发事件的标准化处置流程,这与铁路运输行业对安全性的严苛要求高度契合。同时,通过高铁乘务形象塑造和客舱服务心理学等课程,系统性提升学生的职业形象管理与心理服务能力。
课程体系设计体现出多维度的技能覆盖。核心课程包含高铁概论、铁路客运服务英语、铁路法律法规等基础理论,同时融入创意调酒、中华茶艺等特色实践课程,形成“硬技能+软实力”的复合培养路径。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在2025年课程更新中新增了智能客服技术相关内容,例如《铁路车站综控员》课程通过模拟高铁站务调度系统,训练学生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客流管理,反映出对行业智能化转型的前瞻布局。
就业方向上,该专业采取“大交通”覆盖策略,毕业生可面向高铁、动车、城际轨道等铁路运输主体,同时延伸至民航、邮轮、高星级酒店等关联领域。数据显示,约60%的岗位需求集中在乘务管理与站务服务,而铁路安检、票务营销等衍生岗位占比逐年提升。这种就业弹性得益于课程中设置的铁路运输市场营销和铁路餐饮服务等跨界内容,使学生具备跨行业适应能力。
行业适配性方面,高铁客运服务专业深度绑定国家战略。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30年我国高铁里程将突破4.5万公里,对应的专业人才缺口预计达到15万人/年。该专业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与福州地铁、东南沿海铁路等企业建立实训基地,确保教学内容与列车乘务标准化作业等实际岗位需求无缝对接。特别是铁路客运班组管理课程的实训环节,采用真实车厢场景模拟,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与现场处置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该专业在2024年进行课程改革后,将手语基础和客舱服务形体训练纳入必修模块,这种人文关怀导向的教学设计,既符合《铁路旅客运输规程》对特殊群体服务的规范要求,也提升了毕业生在城市轨道交通综控员等岗位的竞争力。而英语日常口语实训课程由外教授课,显著增强学生在跨境高铁线路服务场景中的沟通能力,例如中老铁路等国际合作项目的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