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师范学院的冶金工程专业作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2012年设立以来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贵州省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首钢水城钢铁集团等龙头企业,构建了"教学-科研-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其课程体系覆盖钢铁冶金与有色金属冶金双领域,配备近350万元专项建设资金支持实验室建设,展现出强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潜力。
专业定位与培养方向
该专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构建了"基础理论+工程实践"的复合培养架构:
- 课程体系包含冶金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等理论基础课程,以及钢铁冶金学、有色冶金学等核心工艺课程
- 实践环节通过与水钢集团、云南驰宏锌锗集团等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 科研方向采取"钢铁冶金教学为主,有色冶金科研突破"策略,既满足区域钢铁产业需求,又辐射西南地区有色金属产业带
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整合优质资源保障专业建设:
- 实验平台包含省级重点实验室,如贵州省煤炭洁净利用重点实验室,配备X射线衍射仪等先进设备
- 师资团队拥有教授16人、博士24人,其中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市管专家14人
- 实施"双师双能"培养机制,聘请首钢水钢高级工程师3人参与实践教学,强化工程应用能力
创新培养与科研成果
专业建立"学科竞赛+双创项目"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 近三年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19项,包括"创客中国"大赛全国第12名历史性突破
- 孔德顺教授团队研发的煤矸石资源化技术实现5500万元成果转化,形成产学研示范效应
- 推行"1+3"大类培养模式,前一年夯实化学基础,后三年分方向培养,增强专业适应性
就业前景与发展通道
毕业生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
- 就业领域覆盖钢铁冶炼、新材料研发、新能源开发,近年入职攀钢集团、云南铜业等企业比例达65%
- 升学通道畅通,与大连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2024届胡盼盼等学生考入昆明理工大学深造
- 职业发展包含工艺优化、生产管理、技术研发等方向,毕业生3年内晋升技术骨干比例超40%
该专业通过构建"理论教学-工程实训-科研创新"三维培养体系,形成了立足六盘水、辐射大西南的办学特色。其省级一流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实验室设备总值突破千万元,正朝着建设西南地区特色冶金人才培养基地的目标稳步迈进。随着碳中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的建设,专业在绿色冶金技术研发领域展现出强劲发展动能。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