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西亚斯学院的舞蹈表演专业以"国际化全人教育,复合型实用人才"为培养目标,形成了融合技能训练与职业发展的特色教学模式。该专业依托"双师型"教师团队和真实工作任务驱动的实践体系,在舞蹈教育领域展现出鲜明的竞争优势。从课程设置到舞台实践,从师资力量到国际交流,其培养路径为艺术类职业教育提供了创新范本。
在专业定位与培养模式方面,该专业构建了"课堂教学+实训实践"的双轨机制。通过"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的教学设计,将舞蹈基本功、编创技法与市场需求深度结合。例如,学生需完成"软开度、扳腿、跳转翻"等基本功考核(如竖叉、双飞燕、倒踢紫金冠等动作),并通过剧目排练、舞台实践等课程强化表演能力。这种"职业高度融合"的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在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等领域的就业率显著提升。
其课程体系呈现三大创新特征:
- 跨学科融合:设置舞蹈灯光设计、音频剪辑等数字化课程,拓展学生舞台呈现能力
- 传统与现代表演结合:既有中国古典身韵、民族民间舞等传统课程,又开设现代舞基训、流行舞等现代模块
- 学术理论支撑:通过舞蹈艺术概论、中外舞蹈史等理论课程,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资源的配置凸显专业优势。学院建有13间专业排练厅、2座实验剧场及舞蹈影像实验室,配备价值千万的智能舞台设备。师资团队包含河南省优秀教师马斌领衔的16人教学团队,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占比37.5%,教师均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顶尖院校。这种资源组合保障了"剧目表演200分"的职业技能测试标准实施。
在实践与成果维度,该专业以"创作带动教学"的策略取得突破。原创作品《丝路·胡腾舞俑》入围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终评,成为河南省唯一入选民办高校作品。学生连续斩获河南省专业舞蹈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金奖等20余项省级以上奖项。这些成果源于"三大主体教育"体系的支撑:日常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德育渗透、专业实训,通过毕业汇报演出、学科竞赛等平台实现能力转化。
对于2025年单招考生,该专业设置60人招生计划,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核模式:
- 文化测试采用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综合卷(300分)
- 技能测试包含基本功(100分)与剧目表演(200分)
- 退役士兵享受免文化考试政策考生需在4月15-16日通过河南省招考平台填报志愿,专业学费为18000元/学年,配套国家奖学金、勤工助学等8类资助体系。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