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作为吉林省少数开设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院校之一,近年来通过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逐渐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该专业面向航空维修领域,培养具备涡轮发动机维护、航空器机电系统检测等核心技能的技术人才,课程体系涵盖工程制图、航空机械、燃气涡轮发动机原理与结构等理论与实践模块,并通过校企合作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专业构建了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实训体系的三层架构:
- 基础课程:包括电工基础、航空材料、人为因素与航空法规等,侧重航空维修的理论基础与职业规范;
- 核心课程:聚焦飞机机械系统与维护、航空发动机修理技术等实操领域,通过AMM(飞机维护手册)和IPC(图解零件目录)等工具的教学,培养学生标准化作业能力;
- 实训体系:设置外场飞机结构检查、标准线路施工等实践环节,并在CCAR-145部认证单位开展岗位实习,确保技能与行业标准接轨。
专业培养模式具有两大显著特点:
- 校企双轨制管理:引入中软国际等企业资源,将航空维修企业的管理流程嵌入教学,例如通过分方向教学将课程细分为机械维修、电子系统维护等专项模块;
- 资质认证导向: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可考取民用航空器航线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具备报考航空机电设备维修技术高职本科专业的衔接资格,形成学历与职业资格并重的培养路径。
就业前景方面,毕业生主要服务于航空公司、机场维修部门及航空器制造企业,从事航线排故、机电系统定期检修等工作。数据显示,该专业学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0%,部分学生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飞行器动力工程等本科专业深造。薪资水平方面,取得维修执照的技术人员起薪可达6000-8000元/月,且职业晋升通道明确。
值得关注的是,该专业在招生政策上推出五年一贯制专科培养方案,面向初中毕业生实施中高职贯通教育,前两年执行中职学费减免政策(每年减免2200元),后三年按专科标准收费。这种模式降低了学习成本,同时通过专科导师制和大学生助教制保障教学质量,形成从理论到实践的全周期培养闭环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