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展现出鲜明的产教融合特色。学校通过设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专业,构建了涵盖课程体系、实训平台、校企联动的立体化培养模式。其创新性体现在将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技术与传统教育、养老托育领域深度融合,形成了"人工智能+行业场景"的独特定位。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以"德技并修"为核心理念,重点培养具备数据处理、模型训练、系统运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特色在于结合学校早期教育优势,聚焦"人工智能+养老"与"人工智能+托育"两大应用场景。学生不仅掌握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核心技术,还需完成涵盖老年健康数据分析、婴幼儿行为识别等跨学科实践项目。
课程体系与教学创新
专业核心课程采用"基础+专项+综合"三级架构:
- 人工智能数据服务与机器学习技术奠定算法基础
- 计算机视觉应用与自然语言处理强化专项技能
- 人工智能综合项目开发实现跨场景整合教学过程中融入AI绘画生成工具、智能评估系统等数字化手段,通过"理论讲解-虚拟仿真-真实项目"的递进式训练,使知识转化率达到87%。
实训资源与产教融合
学校配备价值数百万的江苏省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包含:
- 8间专业实训机房
- 2间人工智能专用实验室
- 5间虚拟现实教学空间与江苏雷奥生物科技等企业共建9个校外实践基地,开展智能养老设备调试、托育机器人应用等真实项目。2025年举办的DeepSeek人工智能应用培训班,通过现场演示知识图谱构建、智能问答系统,使教师团队掌握最新行业工具。
就业前景与社会价值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企业,从事:
- 养老机构的健康监测系统运维
- 托育中心的智能教具开发
- 医疗机构的医学影像分析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教育领域AI市场规模将达520亿美元,而"银发经济"与"三孩政策"带来的特殊需求,使该专业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6%以上。部分优秀毕业生已成为AI训练师、智能设备调试工程师等新兴职业的骨干力量。
这种培养模式成功实现了三个突破:传统师范院校的学科边界突破、人工智能技术的场景应用突破、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突破。随着学校持续深化与徐州移动数智化中心等单位的合作,其打造的"数字技能+教育情怀"人才特质,正在为智慧校园建设与行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