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的城市管理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山东省内具有开创性地位。该专业自2006年开设以来,依托学校经管学科优势,构建了"数字赋能、精管善治"的培养体系,形成了"文理交叉、数智融合"的鲜明特色。其核心培养目标聚焦于培养具备复杂城市治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创新人才,毕业生既能胜任政府部门规划管理工作,也能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发挥技术专长。
在培养理念上,专业强调三重融合:
- 学科交叉: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将公共管理、经济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深度融合,构建"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规划学"知识框架
- 数智赋能:引入Python编程与地理数据分析、城市管理数据挖掘等前沿课程,建立覆盖"教学理念-资源-实施-评价"的数智化转型框架
- 产教协同:通过校政企联合培养机制,将济南市垃圾处理厂等实践基地纳入教学环节,形成"理论-实践-科研"闭环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构建呈现三维度进阶特征:
- 基础层:涵盖公共管理学、城市经济学等理论课程
- 技术层:设置地理信息系统、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等数字化工具课程
- 应用层:通过城市规划设计实验、城市管理竞赛等实践环节强化技能转化特别开发的城市管理数据挖掘与分析课程,整合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培养学生处理城市交通流量预测、环境监测数据等实务能力。
专业优势体现在三个国家级平台支撑:
- 拥有山东省首批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
- 建设数字治理与公共政策创新实验室(省级文科实验室A类)
- 形成"城市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本硕贯通培养通道,升学率持续提升师资团队中86.7%教师具有985/211院校博士学位,包括泰山学者等高端人才,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12项,研发ArcGIS空间分析模型等教学工具。
实践培养成果显著,学生团队:
- 连续7年在全国城市管理竞赛中斩获一等奖
- 参与济南市智慧停车系统优化等实际项目
- 发表城市韧性评估等领域核心期刊论文23篇2022年专业满意度达92.5%,毕业生主要流向政府规自局、城市规划设计院及阿里云城市大脑等科技企业,薪酬水平较管理类平均薪资高出18%。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