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技术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专业,作为中德智能制造学院的核心培养方向,深度融合了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与本土产业需求。该专业依托数字化制造训练中心、教育部-瑞士GF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等国家级平台,通过校企协同与国际化资源整合,构建了面向智能装备与机器人领域的特色培养体系。以下从培养模式、实践创新、国际合作等维度展开分析。
在培养体系层面,该专业突破了传统机械类课程框架,围绕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激光智能装备三大方向重构知识结构。课程设置突出数字化技术与软件应用能力培养,例如将智能传感技术、工业机器人编程、增材制造工艺等前沿内容融入核心课程。通过与德国应用技术大学联合开发课程,学生可系统掌握从机械设计到智能控制的全链条技术能力。这种“理论+实践+创新”的三维培养模式,精准契合粤港澳大湾区对高端装备设计人才的需求。
国际化教育是该专业的显著特色,具体表现为:
- 海外交流:每学期选拔优秀学生赴德国肯普滕应用技术大学、维尔茨堡-施韦因富特应用技术大学等合作院校参与机器人技术专项研修
- 双师型教学:60%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30%教师拥有三年以上产业一线经验,例如讲席教授张文伟曾主导车用传感器芯片研发
- 中德共建实验室:如中德啤酒酿造过程控制实验室将工业过程控制理论与实际生产场景结合,实现“做中学”的德国式工程教育理念。
实践创新平台的构建形成独特竞争力。学院已建成:
- 工业4.0智慧工厂实训中心:配备AGV智能物流系统、数字孪生生产线等先进设备
- 先进光学精密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撑激光智能装备方向研究
- 校企协同基地:与西门子、大族激光等56家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开展真实项目研发。例如学生在激光增材制造课程中可直接操作价值千万的工业级激光加工设备。
在就业与深造方面,毕业生可选择:
- 高新企业就业:近三年进入机器人、激光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比例达75%
- 海外升学:依托与德国高校的学分互认机制,可赴凯撒斯劳滕大学等攻读硕士学位
- 科研创新:优秀学生可加入机械工业3C产业机器人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团队,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