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航空人才培养领域已形成独特优势。该校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依托68年航空特色办学积淀,构建起"理论-实训-资质-就业"四位一体培养体系,其97%以上的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背后,是贯穿全周期的产教融合创新模式。
在专业定位上,该专业瞄准民航与军航维修领域核心需求,聚焦飞机维护、定检、机电设备修理三大岗位群。其课程体系以航空发动机原理与构造为核心,设置包含飞机铆接装配与机体修理、航空电气设备与维修等12门专业核心课程,配套开发58个模块化教学任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学校投入1500万元建设的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基地,配备波音737实体飞机、30余台退役发动机组成的实训集群,实现从活塞式到涡扇式发动机的全谱系覆盖。
教学创新突出"虚实结合"特色:
-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支持学生通过VR技术观察发动机内部动态
- 1:1复刻的3D飞机模拟器提供零风险操作环境
- 航空维修产业学院联合12家航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 "147班"创新模式允许学生在校考取CCAR-147维修执照
校企协同培养机制打破传统边界,形成"入学即入行"的培养闭环。春秋航空等企业深度参与课程开发,将航线维护、定检排故等真实工作场景转化为教学项目。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中60%进入中航发、中航工业等央企,40%入职民航公司,平均薪酬较同类专业高出18%。这种"毕业即上岗,上岗即胜任"的就业竞争力,源自贯穿三年的递进式实训体系:从基础钳工到发动机拆装,从电子仪表调试到整机维护,每个阶段都对应民航维修技术标准。
面对航空产业智能化转型,专业持续升级航空材料精密成型、智能检测技术等前沿课程模块。投资500万元建设的数字化实验室,不仅支撑传统维修技能训练,更引入无人机协同检修、大数据故障诊断等新型教学场景。这种动态调整机制确保人才培养始终与C919大飞机、AG600等国产机型的技术迭代同步,为航空强国战略输送兼具工匠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飞机医生"。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