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宁师范学院的音乐学(古筝)专业依托其音乐学院深厚的教学积淀,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该专业隶属艺术学门类,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2024年招生计划中明确标注其学费为9600元/年,面向内蒙古等省份招生。学院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94间琴房、110台钢琴及476件民族乐器,为古筝专项学习提供了硬件保障。其课程设置融合传统流派技法与现代音乐元素,旨在培养兼具演奏能力与教育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在培养目标上,专业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学生掌握古筝演奏的核心技法,同时具备音乐理论分析、教学研究及社会服务能力。课程体系分为三个阶段:
- 基础阶段:通过《渔舟唱晚》等经典曲目训练指法规范,强化揉弦、滑音等基础技巧;
- 进阶阶段:学习《高山流水》《幻想曲》等作品,融合河南、潮州等传统流派风格,培养音乐表现力;
- 综合实践阶段:参与重奏、协奏及毕业音乐会,提升舞台掌控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核心课程涵盖中西音乐史、和声学、曲式分析等理论课程,并设置古筝演奏技法专项训练。教学中采用“学演结合”模式,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察哈尔之韵”艺术团的民乐演出,如2024年“国韵·新声”音乐会中,古筝重奏《情戏春来》展现了传统与现代曲风的融合创新。此外,学院配备11人规模的锦瑟筝乐团,通过合奏排练强化学生对音色、力度的精细化处理能力。
在师资与教学方法方面,专业教师团队包含副高以上职称者占比42%,注重因材施教与实践导向。教学中采用“个别授课+集体实训”模式,例如:
- 运用数码钢琴教室进行多声部配合训练;
- 通过田野采风收集民间音乐素材,融入创作编曲;
- 依托电脑音乐实验室开展现代编曲技术教学。考核体系包含期中演奏测评(30%)与期末综合表现评估(70%),强调对乐曲风格把握、技术完整度的双重考察。
该专业的就业方向覆盖中小学音乐教育、文化馆站、文艺团体等领域。近三年数据显示,音乐学本科毕业生累计达207人,部分学生通过教师资格证优势进入教育系统,亦有毕业生参与乌兰察布市民族文化宣传项目,成为地区艺术传播的中坚力量。专业还提供专升本通道,2024年招生计划中设有专项名额,助力职业进阶。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