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构建了贯通式教育体系与产教融合生态。作为山东省首批开设该专业的三所高职院校之一,其最大特色在于专本贯通培养模式,通过与齐鲁师范学院合作实现高职与本科教育的无缝衔接。该专业整合校企优质资源,依托商汤科技等龙头企业搭建实训平台,形成“课程-实训-就业”全链条培养体系,毕业生薪资水平首年可达5000-8000元,三至五年突破8000-20000元。
在培养模式上,该专业采用“2+1”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前两年由校内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联合授课,重点强化Python程序设计、机器学习等技术基础;第三年进入商汤科技等企业实训基地,通过真实项目提升计算机视觉应用开发、智能系统部署运维等实战能力。专本贯通方向的学生在完成高职阶段后,可直升齐鲁师范学院本科,课程体系涵盖高等数学、深度学习等理论课程与操作系统实验室等实践平台,确保知识结构的纵向延伸。
课程体系设计凸显“双轨并行”特征。高职阶段侧重应用技能培养,核心课程包含数据采集与预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9门专业核心课;本科阶段深化理论研究,设置计算机组成原理、图像图像实验室等进阶模块。特别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库,例如智能家居系统开发、工业视觉检测等项目,使理论教学与产业需求保持同步更新。
师资配置采用“双导师制”创新架构。专职教师团队9人均为硕士学历,拥有省级教学能力大赛奖项6项,指导学生获得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奖项14项。企业师资由商汤科技派驻工程师组成,要求具备3年以上项目经验,负责边缘计算设备部署、AI模型优化等前沿技术教学,形成教学与产业技术迭代的良性互动。
实训资源建设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校内建成青岛市人工智能公共实训基地,包含5个专业实训室和236个工位,配备GPU服务器、计算机视觉开发套件等200余台设备。校企共建的AI实训创意体验中心集成智慧交通、智能机器人等7大场景,学生可参与人脸识别系统开发、自动驾驶算法测试等实战项目。校外与12家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实现实训到岗周期缩短至1个月的就业转化效率。
该专业通过“产学研用”三级平台构建就业闭环。毕业生可在人工智能系统集成、智能软件开发等领域就业,近两年获一带一路金砖国家大赛一等奖等19项荣誉,部分学生通过专升本进入泰山学院等高校深造。校企联合研发的横向课题已产生6项技术专利,形成教学成果反哺产业创新的独特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