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作为公安教育领域的最高学府,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铸魂育警的核心抓手。该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构建起具有公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体系,形成了独特的忠诚教育模式。通过理论研究、教学实践与文化涵育的深度融合,不仅强化了公安队伍的思想根基,更在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在理论建设与学科特色方面,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习近平法治思想等课程群,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公安实践紧密结合。例如,深入挖掘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鲜活案例,将英模事迹转化为教学资源,构建起“教、学、研、练、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以忠诚教育为核心的思政育人体系,既包含传统课堂的理论阐释,又涵盖公安实践的现场教学,实现了专业与职业相契合、理论与实战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教学与科研实践呈现出三大创新维度:
- 课程体系创新:开发新时代公安新实践专题课程,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融入教学内容,推动科技应用与警务实战的有机衔接
- 教学方式革新:采用“双师型”教学模式,邀请公安英模进课堂,组织学警在重大安保任务现场讲授思政课,形成公安特色的“大思政课”体系
- 科研攻关突破:近五年获批4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风险防控等核心议题展开研究,发表论文260余篇,多项成果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师资队伍与科研成果的协同发展凸显专业厚度。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7人,包括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全国公安教育系统优秀教师3人等高端人才,构建起涵盖马克思主义原理、公安文化等7个教研室的完整学科架构。通过建立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承办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公安理论研讨会等平台,形成校内外专家协同创新的研究共同体,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警务战略转型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该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践成效体现为三个转化:将真理力量转化为守护平安的实战能力,将英模精神转化为价值追求,将学术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通过建设英烈墙、编写英模案例集等文化载体,营造出崇尚英雄的校园氛围;依托公安行业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参与重大活动安保等实战中深化理论认知。这种学思用贯通的教育模式,为公安机关输送了大批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专门人才,在新时代公安工作现代化进程中持续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