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人文学院的表演(影视表演)专业依托20余年办学积淀,形成了以实践为核心、原创为引领的特色培养体系。该专业通过独创的“演导教创”四位一体课程体系,构建了覆盖戏剧影视表演与戏剧教育两大方向的人才培养路径。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基础素质与创作能力的双重提升,教学过程中注重行业资源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搭建起从课堂到舞台的完整成长通道。
专业特色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以原创作品创作为教学突破口,形成“横向融合、纵向交叉”的实践教学模式。戏剧影视表演方向强调角色创造基础与人物形象塑造的系统训练,通过校企合作基地实现教学成果转化;戏剧教育方向则侧重应用戏剧教学法,培养能在中小学、社区开展戏剧美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指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要求学生在掌握舞台语言、镜头前表演等核心技能的同时,具备跨学科融合的创新能力。
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块
课程结构分为基础训练与高阶创作两大板块:
- 基础素质模块:包含舞台语言、声乐、形体基本功等课程,着重解决演员的机体松弛控制与注意力集中问题
- 创作实践模块:设置角色创造基础、人物形象创造、导演基础等课程,通过观察生活练习与戏剧片段排演强化创作思维
- 拓展应用模块:涵盖影视配音、舞台技能散打、应用戏剧等特色课程,其中毕业大戏创作作为综合实践环节,全面检验学生的人物塑造能力。
实践教学与行业衔接
专业建有校政合作实践基地,与长春演艺集团、北京开心麻花等机构形成稳定合作。教学过程中引入真实项目制,如横店影视城的联合创作项目,使学生在剧组化的工作环境中掌握分镜头表演与影视语言运用。近五年数据显示,67%毕业生直接进入演艺行业,15%通过考研进入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深造,就业领域覆盖剧院、影视公司及中小学戏剧教育岗位。
招生考核与培养保障
专业采取“文化课+校考”的选拔模式,校考重点考察即兴表演与人物模仿能力。考生需完成包含舞台行动组织、情感表达适应性等要素的命题小品,考核标准强调真实有机的表演状态。教学团队由具有行业经验的教师构成,采用双导师制保障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衔接,定期邀请长影集团等行业专家开展工作坊教学。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