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内蒙古西部地区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其机场运行服务与管理专业立足民航产业发展需求,以培养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为目标,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该专业隶属于通用航空系,结合区域民航运输、机场运营等实际场景,通过课程优化、校企合作和技能实践,构建了覆盖民航服务全链条的人才培养路径。以下从专业定位、课程特色、培养模式等维度展开具体分析。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聚焦民航领域核心岗位能力,强调数字化技术与安全管理的双重导向。根据课程设置,学生需掌握机场运行指挥、机坪管理、应急救援等核心技能,同时具备运用AI技术优化机场调度的能力。培养方案明确提出以“智慧机场”建设为切入点,通过政策研读与案例模拟强化学生对民航法规、航空气象等基础理论的实践转化。这一目标与学院“技能报国”的育人理念相契合,旨在为西部民航业输送具备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课程体系采用“基础+核心+拓展”的三层架构,覆盖民航全业务流程:
- 专业基础课:包括民航概论、航空法、机场安全管理,侧重行业规范与风险防控意识培养;
- 核心技能课:如机场运行资源管理、旅客服务标准化、货物运输保障,融入数字化调度系统操作实训;
- 前沿拓展课:涉及智慧交通技术、低碳服务标准等新兴领域,呼应民航业绿色转型趋势。课程设计特别注重与阿拉善本地机场运营场景结合,例如将荒漠化治理中的无人机技术应用纳入教学案例,提升学生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能力。
教学实施中,学院推行产教融合与政校企协同的创新模式。通用航空系与内蒙古航空职业技术学校等单位建立合作,通过订单式培养定向输送人才。实践环节设置机场现场指挥模拟舱、应急救援演练平台等实训设施,并组织学生参与民航客货运输全流程实习。2025年“青春筑梦·技能报国”主题活动中,该专业学生提出的“AI赋能应急协同”理论模型,正是基于真实机场运行数据的创新成果。这种“教学-实训-研发”一体化模式,有效缩短了课堂与岗位的距离。
在就业竞争力方面,毕业生可胜任机场调度员、地勤服务主管、航空物流专员等岗位。数据显示,近年该专业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4%以上,部分优秀学员进入西部支线机场管理层。职业发展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既可在传统机场运营领域深耕,也能向智慧机场系统开发、航空低碳服务咨询等新兴领域拓展。学院持续对接民航局“十四五”规划中关于西部机场群建设的战略需求,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专业与行业前沿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