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学院风景园林专业作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依托学校农林学科优势,立足京津冀生态环境建设需求,培养具备城乡绿地规划、风景园林设计、园林植物应用等核心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该专业注重工学与艺术的融合,通过扎实的理论教学与丰富的实践环节,塑造学生解决人居环境问题的综合能力。自1979年园林相关学科创建以来,已形成涵盖设计、植物、工程等多维度的培养体系,并与北京林业大学开展双培计划,强化央属高校资源联动。
课程体系:工学基础与设计能力的双重培养
专业课程以园林制图、设计初步、园林艺术理论为核心框架,构建了从基础到进阶的完整知识链:
- 基础技能:通过美术、园林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强化空间表达与数字化设计能力;
- 专业理论:城乡规划原理、园林生态学、中外园林史等课程夯实学科理论基础;
- 综合应用:风景园林设计、植物景观规划、园林工程等课程聚焦实际项目设计能力。
课程设置强调跨学科交叉,融合建筑学、生态学、植物学等学科,形成“理-工-农-文”协同的知识结构,尤其注重园林植物应用方向的特色培养,如花卉学、园林树木学等课程贯穿始终。
实践教学:校企协同与地域特色结合
专业推行“3+1”实践教学模式,实践环节占比超30%:
- 低年级基础实践:依托校内“莫奈花园”植物基地,开展园林植物识别与栽培实践;
- 中高年级综合实习:大二赴承德考察北方园林,大四赴苏沪杭进行南方景观调研;
- 毕业实习与科研:进入园林设计院、市政单位等实践基地完成半年专业实习,参与古树保护、乡村景观规划等真实项目。
实习地点覆盖科研院所、城市公园及风景区,并与颐和园、天坛等北京地标园林建立合作关系,强化学生行业适应力与技术创新能力。
学科优势:聚焦乡村景观与生态修复
依托北京市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业在四个方向形成研究特色:
- 园林与景观规划设计:聚焦城乡绿地系统与生态修复;
- 乡村景观与游憩规划:探索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路径;
- 风景园林历史理论:深化京津冀园林文化遗产研究;
- 园林植物应用:培育乡土植物品种并推广至城市绿化。
近五年承担70余项城乡景观规划项目,自主研发的百合、一串红等植物品种应用于天安门国庆花坛,凸显产学研转化能力。
就业前景:多元化路径与行业认可度
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100%,主要流向三大领域:
- 政府与事业单位:园林局、市政部门从事绿地管理与规划;
- 设计与工程企业:景观设计院、房地产公司主导项目设计与施工;
- 科研与教育机构:参与古树保护、生态修复等前沿研究。
专业与北京林业大学共建双培计划,学生可获两校联合培养资源,进一步拓宽升学与职业发展空间。通过“以赛促学”模式,学生在园冶杯、挑战杯等赛事中累计获奖30余项,为职业竞争力提供有力背书。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