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大学音乐学(师范类)专业扎根于音乐与舞蹈学院,该院创建于1975年,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重要的音乐与舞蹈人才培养基地。作为国家首批音乐教育试点院校之一,该专业历经近50年发展,形成了以师范教育为核心、融合艺术实践与地方文化传承的办学特色。专业依托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构建了覆盖音乐教育全链条的育人体系,为中学音乐教育输送了大批兼具教学能力与艺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双轨并行
该专业课程设置以“新课标”要求为导向,构建了“基础理论+教学技能+实践创新”三维框架。核心课程包括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等理论课程,以及声乐、钢琴、器乐等专业技能课程。特色课程如《合唱与指挥》《中学音乐教学法》直接对接基础教育需求,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达斡尔族民间歌舞》等课程深度融入地方民族文化,强化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通过省级精品课《形体训练》和校级重点建设课《钢琴集体课》等教学改革项目,实现传统技能训练与信息化教学的融合创新。
师资力量:多元化导师团队支撑
专业师资团队拥有教授3人、副教授8人,高级职称占比达69%,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1人,形成“双师型”导师梯队。教师队伍中既有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也有在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等赛事中获奖的青年教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专业通过引进俄罗斯、奥地利等国音乐家开展学术交流,并依托教育部“中俄大学生艺术交流”实践基地,构建了国际化教学视野。近五年教师团队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等科研课题70余项,教研成果获黑龙江省高校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为教学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实践平台:“演创结合”的育人生态
专业建立了立体化实践体系:
- 常态化艺术实践:依托交响乐团、合唱团等四大艺术团体,年均开展社会公演10余场,参与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等大型活动;
- 创新性创作平台:师生原创作品如交响组曲《抗·疫》获社会高度评价,歌曲《你没有走远》斩获全国抗疫主题征集铜奖;
- 教学实践联动:通过“教与学互融,演与创共进”模式,学生在东北三省民乐大赛、黑龙江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等赛事中累计获奖100余项。特别设立的数码钢琴集体教室、音乐厅、录音棚等现代化设施,使实践教学覆盖从课堂训练到舞台呈现的全流程。
就业前景:“三位一体”的职业发展
毕业生主要面向三大领域:
- 基础教育领域:70%以上毕业生进入中学担任音乐教师,部分通过北京市门头沟区教育局、天津市北辰区教育局等定向招聘渠道就业;
- 文化管理领域:约15%毕业生在文化馆、艺术团体从事音乐编辑、文化活动策划;
- 深造与创新领域:每年约10%学生考取音乐与舞蹈学、学科教学(音乐)等方向硕士研究生,或参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项目。数据显示,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教学实操能力和民族文化素养满意度达95%。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