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学经济统计学专业作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通过四十余年发展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前身为1983年设立的统计学专业,2012年更名后持续强化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学科建设,2020年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形成"统计理论+经济金融+数据科学"三维融合的育人模式。其培养方案既注重现代统计学理论方法的深度学习,又强调金融商贸场景的实践转化,在专业竞赛、国际交流、校企合作等方面形成显著优势。
学科基础与培养体系
专业以统计基础理论方法训练为核心,构建了"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实践应用"三位一体培养框架:
- 理论课程包含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多元统计分析等主干课程,同步开设R语言与数据挖掘、大数据统计建模与Python实践等前沿技术课程
- 学科交叉特色体现在国民经济核算学、金融计量学等经济金融类课程占比达40%
- 实施"厚基础、强素质、宽口径、重能力"原则,培养既掌握经济金融理论知识又具备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竞赛驱动+校企联动"模式强化应用能力:
- 承办京津冀高校'立丰杯'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近五年学生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等国际奖项13项
-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覆盖金融、互联网、政府部门三大领域,与京东、中信证券、国家统计局等30余家单位合作
- 实践教学采用案例教学+企业专家授课双轨制,设置证券交易模拟操作、商务大数据分析等实训模块
师资与科研支撑
14人教学团队形成特色研究方向:
- 教授/副教授占比85.7%,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北京学者1人
- 研究领域聚焦金融投资计量分析、商业景气量化,近三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
- 依托应用统计硕士、统计学博士学位点,构建本硕博贯通培养通道
就业竞争力解析
毕业生呈现"三分天下"格局:
- 金融行业就业:占比50%进入中国银行、平安保险等机构从事金融统计分析
- 政企数据分析:30%任职于京东、美团等企业及国家统计局等政府部门
- 深造提升:约33%升学至南开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内外高校,2019级起开设2+2国际交流项目
该专业通过学科竞赛获奖率62%、就业率95.4%等硬指标,持续输出具有数据洞察力和商业决策力的统计人才,在数字经济时代保持强劲竞争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